4年前,郑州大学商学院一杨姓学生在学校摆了个无人零售摊,全凭学生自觉投钱取袜子、笔记本等物品,但令小杨难过的是,投入了1000多元,东西被拿光了,自己仅收回了200元。但今天,他的学弟郑大信息工程学院的赵乐,又步他后尘,再摆无人零售摊,不同的是赵乐赚钱了。
但5月26日学校的一纸禁令又让诚信零售摊的尝试计划被迫停顿。由学生发起的校园诚信零售摊能否继续下去,怎么继续,记者将继续关注。
[学子试水]
诚信零售摊现身郑大校园
两个敞口的方便面箱子,一只里面散乱地放着酸奶、面包等物,另一只里面放着一元、两元的零币,箱子无人看守。
从纸箱上的相关提示看出:这是有人专门设立的食品摊,谁要是买东西,按照贴出的价目付钱就行,比较特殊的是这个摊子没人监督,全凭自觉。
从5月23日起,郑州大学二期生活区的10栋学生宿舍楼里和学校的部分路口,这样的零售摊同时出现。
“从近几天的销售情况来看,效益相当不错。”昨日,活动发起人之一的郑大信息工程学院大一学生赵乐告诉记者:目前诚信零售摊的经营是够本微利,这让他很兴奋。
[前期调查]
99%的同学支持诚信食品摊
赵乐认为,能赚钱,得益于他们前期的精心准备。今年五一后,他和12名同学一起成立了一个“诚信大学生创业团队”。同时,团队里的一位同学拿出自己积攒的3000元钱,决定在学生宿舍楼等地方摆出几个“诚信食品摊”。
在摆摊之前,团队的成员在二期生活区的各个宿舍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9%的同学都对这个“诚信食品摊”表示支持。于是“诚信大学生创业团队”在二期生活区选定了10座楼作为试点,准备在每天的早上6点15分到7点40分,夜里9点30分到11点,在每栋楼的二楼楼梯口处“营业”。
“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时间,是因为这段时间正是学生起床和休息的时候,同时也不影响我们摆摊和收摊同学的正常学习。”赵乐说。
[考验诚信]
“100%都给了钱”
“其实能够大胆地把摊子摆出去,是因为我们对同学们有足够的信心。”赵乐说,“近些年,社会上不断有大学生诚信方面的负面消息传出,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形象,我们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就是向社会证明现在大学生是很讲诚信的。”
事实证明,赵乐的想法是可行的。根据前几天的统计数据显示,除了一栋楼的“诚信食品摊”出现过一次与货物的实际价格不符外,其他的货物与价格都相符。
“基本上,100%都给了钱,那一次少了1.4元,也有可能是我们数错钱了,但能肯定这几天的经营绝对没有赔钱。”“诚信食品摊”发起人之一,赵乐的好朋友,郑大信息工程学院三年级学生石君平说。
“为保证所卖物品的质量,我们专门联系了牛奶场和鸡蛋加工摊点,每天早上6点去取新鲜的货物,食品的安全和质量有了保证,放在宿舍楼梯口也比较方便,买的同学也很多。”
“为了方便同学,我们还在食品的旁边放上一些零钱,每天的货款里都有不少10元的‘大钱’,他们都自己找零。”赵乐说,“第一次放了20元的食品,等我们去收摊的时候,正好也是20元钱,当时真的很开心。”
看到“诚信食品摊”的出现,很多同学都会在摊前逗留一会,也有很多人特意拿包酸奶体验一下“诚信”的感觉。买过食品的中文系学生小赵说,这种感觉很好,方便的同时也考验了同学们的诚信价值观念,如果可能的话,希望他们这个“诚信食品摊”越办越大,经营种类能够丰富一些。
[前车之鉴]
4年前的诚信零售不幸夭折
相对于今天“诚信零售”的成功,4年前,赵乐的师兄们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们也摆了相同性质的摊子,差点血本无归。
在几位热心同学的帮助下,记者与当年的诚信零售参与者,在西安一公司工作的原郑州大学学生杨凡取得了联系,通过电话,杨凡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的经营团队当年败走麦城的经历。
2001年,杨凡在郑州大学南校区学习,一次偶然的机会,杨凡发现自己所住的9号楼的二楼拐角处多了一个“摊子”,上面放着笔记本、袜子等日常生活用品,写着各种物品的价格,但是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看着,后来了解后才得知这是一个“无人售货摊”。
杨凡对此非常感兴趣,几经努力,杨凡也成了该活动的参与者之一,并拿出200元的启动资金。
“当时我们4个人,共筹集启动资金1000元。大家的情绪也很高涨,我把一个月的生活费都拿了出来。”杨凡说。
学商业的杨凡对收回成本信心十足,他认为学生们是“准”“知识分子”,素质相对较高,肯定会秉承一手交钱,一手拿货的原则。但十多天的“无人售货”的实验,他们仅仅收回了启动成本的20%。
“事实确实令我们很失望,万万没想到连本钱都没有保住,刚开始的几天总是亏损,大家一直认为情况会好的,但是坚持了10天,仍然没有起色,不得已只好把这个活动停了下来。”谈起当年,杨凡颇多失望。
谁把东西拿走不给钱?为什么拿东西不给钱?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们中为什么会出现不讲诚信的行为?这些问题困扰了杨凡很久。
杨凡还说,“真羡慕这些小师弟,能把这事情作成。我相信他们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除了他们自身努力之外,现在的大学生诚信意识越来越强是一个主要原因。”
[校方表态]
建立信用社会先从学生入手
郑州大学思想教育办公室老师许晓华,对学生们诚信零售非常支持。
他说,诚信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党中央提出的“八荣八耻”也蕴涵了讲诚信的意思。由一滴水可以见太阳,诚信零售的事例说明,讲诚信在郑大已蔚然成风。
许晓华介绍说,郑州大学作为全国知名学府,在教书的同时,更注重于育人,而育人过程,更重视对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诚信行为的塑造。
2006年1月3日,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5级包装工程专业58名学生在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考试。在考试过程中,老师除了收发试卷、答疑之外不会再露面,学生们自觉地在考场上答卷、交卷。
许晓华认为,材料工程学院推行设立无人监考“诚信考场”,为学生和老师搭建一个相互展示诚信的平台,让学生在这种相互信任的氛围中,完成对自己的知识和人格的考验,不但检验学生一学期来的学习情况及老师的教学成果,而且最终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郑州大学校团委副书记李晓华认为,从诚信考试到诚信零售摊,从学校提倡到自觉自愿,凸显了郑大学子对诚信的更深认识。
对于郑大的诚信教育,河南大学马列主义德育研究室教授马树功表示赞赏。他说,不仅是郑大,近年来,河南各高校都加强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信乃处事之本,诚乃做人之根”。
他认为,从学生入手有利于信用社会的建立,因为学生们总要走上社会,如果在学校都不讲诚信,这样的人不可能到社会上讲诚信。
[被指违规]
一纸禁令挡住诚信零售摊
记者走进宿舍楼,准备和这些有想法的学生们好好聊聊。但在10栋宿舍楼的各个入口醒目处,均发现贴有“不许在宿舍楼卖小食品,违者送保卫处”的通告。
通告的落款时间是2006年5月26日。
当记者要求采访“诚信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成员时,宿舍的管理员也要求记者先与后勤集团的一位领导打个招呼后,方可入内。
对于这个通告,学生石君平说,这份通告是26日早上宿管中心贴的,但学校一位领导已明确表态支持学生们的诚信尝试。石君平还说,星期一,校领导将就诚信零售摊的事和他们进行详细的沟通,估计礼拜一就可以继续我们的诚信零售活动了。
“卖东西影响不好,宿舍楼进出人太多,东西丢了,也不好说。”12号楼的一位管理员说。
除了管理员,校园内的部分超市和商户也对“诚信食品摊”持反对意见。“我们卖东西要缴纳各种规费,学生们卖东西一分钱不用交,如果做大了,对我们是个冲击。”在校园内开了个面包房的赵先生说。
虽然学校后勤管理部门对赵乐的“诚信食品摊”持反对意见,但是赵乐对他们的事业仍然抱有很大期望,他说:“我们的东西和他们的价格一样,谈不上冲击,当然在我们宿舍楼的学生为了方便,会倾向于买我们的东西。我们的理想是要把自己的这种诚信零售活动,推广到河南各高校,甚至全国各高校。”
[律师观点]
应办理相关手续
尽管学生们的心气很高,但河南擎天律师事务所李卫富却给他们泼了盆冷水。
李卫富说:根据我国目前的法规,任何的经营行为,都必须在政府相关部门办理证照。诚信零售,如果只是简单的一个短期实验,倒也无可厚非,而他们目前这种经营模式,已经发生了市场交易行为,必须经过政府部门备案批准。
作为赵乐的师兄,同是郑大毕业的李卫富认为:作为一个实验,学校理当支持,但学生们若想把诚信零售这种经营模式,推广开来,应办理相应的工商登记手续。 来源:河南商报 作者:奚春山 陈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