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现在某环卫公司承担机械维修工作的沈厚平最近特别高兴,他日前获邀旁听了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提起这次难忘的经历,沈厚平有些腼腆:“能和人大代表一起参与大会,我觉得上海越来越尊重和重视我们这个群体了。”另一位获邀的外来务工人员代表是徐汉祥,在某船舶公司担任分工会主席。在上海,邀请市民旁听人代会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不过,今年邀请两位外来务工人员旁听人代会全体大会、代表团审议以及专题审议会议倒是第一次。最大程度地听取民意,是今年上海“两会”亮点之一。||;
除了上海,其他地方的“两会”也凸现诸多新意。“两会”是一个特殊的窗口,透过它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和发展状态。各地“两会”陆续落下帷幕,但其中很多细节仍让人们印象深刻。
关注民情民生 强调社会和谐
关注民生,是今年地方“两会”的一大特点。在河南省“两会”上,省长李成玉阐述“十一五”发展规划时明确表示,要更加关注民生,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就业社会保障”、“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贫困人口脱困”……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民生问题的内容,占据报告全文的1/3左右。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也大篇幅提出了解决民生的问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定要想法子解决,可以推出一些优质医疗服务品牌,切实让公众满意。”北京市市长王岐山表示。而在浙江省省长吕祖善承诺的今年十项政府项目中,件件与农民相关:无论是就业和社会保障,还是农村卫生医疗和乡村基础建设。另外,缩小城乡差别、农村免费义务教育以及给予外来农民工市民待遇等问题也体现在各地的“十一五”规划中。
怀百姓之心,谋民生之利,地方“两会”热议民生,体现着国家以人为本,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成果,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人事调整程序 体现民主进程
人事调整频繁,是今年地方“两会”的另一特点。据不完全统计,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政协进行了人事调整,涉及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政协主席、副主席40多人。按以往惯例,一般是换届的时候进行人事调整,而今年则是很多人到了退休年龄主动提出辞职。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到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扎实推进的足迹。
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在此次“两会”上首次使用电子表决器,在电子屏幕上公布人事任免决定的弃权和反对票数,这充分显示了中国地方立法机关民主化和法治化的进程加快。
利用短信网络 再现百姓原音
充分利用短信网络信息资源,与百姓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是今年地方“两会”的又一特点。1月13日,浙江省九届政协委员肖锋首吃“螃蟹”,开通了第一个“两会博客”,吸引了大批网友的关注。只有与群众直接沟通,才能真实地反映民意,肖锋希望借用博客建立起一条与网民零距离沟通的渠道,也为将来提交议案、建议提供题材。“两会”期间,重庆市刘放等三名人大代表也不约而同公布了自己的博客,共同探讨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题如何破冰”等一系列热点问题。在上海,电子签到、会议同步网上直播,上海“两会”全面搭上信息化快车,代表、委员与市民的网上交流也同样火热,百姓在网上以“百姓议案”的方式积极参与北京、广西、河南等地分别开通“两会短信”平台,欢迎民众以短信方式反映意见和建议。四川将参会人大代表提出的绝大部分议案和建议首次在网上公布,并通过网上留言、手机短信等方式收集反馈意见,不少议案受到网民极大关注,点击率超过千次。
“两会”是民主政治建设的缩影。透过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民生的热切关注,透过各地强化服务、务实节俭的会风,我们有理由期待,随着各项制度建设的不断健全,国家关注民生的理念会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