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晚8点,在墨脱县德兴乡希望小学响起一阵清脆的钟声。记者循钟声而往,小学教师说那是乡扫盲班开课的钟声。
紧接着,在通往希望小学的乡间小道上,亮起了星星点点的手电筒灯光。忙碌了一天的门巴族山民不顾劳累,带着书本走向学校。
地处雅鲁藏布江峡谷高山上的德兴乡,人口1712人,其中门巴族有1696人。由于历史原因,这里90%的群众是文盲,20岁以下的青年有95%的人只读完小学一年级。
今年24岁的白玛措姆是扫盲班的老师,去年毕业于拉萨师范学校。她现在白天教六年级学生的语文和数学,晚上还要给扫盲班上课,一天的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但她从未有过怨言。
门巴族青年嘎布有7个兄弟姐妹,他是老大,因家里需要他干活一直没有上学,22岁了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去年四月他在拉萨打工时,因为不识字无法打借条,本可提前拿到的钱,结果分文未获得。现在在墨脱山路做背夫的嘎布说,能识字,起码可以和别人谈价钱,不会再吃亏了。
德兴乡远离县城,任何物资都需人背畜驮而来。扫盲班的教室只有一个灯泡,因怕珍贵的灯泡损坏,每晚待学员到齐后,村干部才会把灯泡接上。
白玛措姆说:“扫盲班是去年6月份开班的,每次到课的青壮年山民在30人左右,每晚8点30分上课,10点30分下课。给学员上课的内容多是教他们如何写借条、领条、留条、欠条和一些最基本的算帐法等内容。授课方式多用打比方。如2加3,直接教他们学不会,只有说你手中有2元钱,别人再给你3元钱,你手中共有多少钱?这样他们才懂,而且学得快。”
格桑卓嘎是林芝地区一小来德兴的支教老师。她说,在扫盲班刚开班时,门巴族群众还不愿来,主要原因是一天的忙碌太累了,上课人数最少时只有9人。
在学校不大的操场边上,悬挂着一个破旧的钢圈。这个不起眼的“钟”,敲响的却是德兴门巴族山民世代的期盼。
德兴乡党委书记杨明强说,为了提高乡民的文化素质,同时也因为三番五次听说有村民在外打工因不识字常上当受骗,于是乡里就制定强制性措施:凡是50岁以下、13岁以上的文盲必须上扫盲班,缺课一次,罚款5元,缺课次数达一个月的学员,罚款300元,交款后还必须继续上课。乡政府派专人进行统计,学员结业后,乡政府发给脱盲证。没想到这个规定根本用不上,乡民们对扫盲兴趣很高。
今年15岁的吉桑对记者说,以前,家里没有钱他上不了学。通过几次的课堂学习后,求学的愿望更浓了,想重新上学,目标是考内地西藏班。
(记者张爱林、查鑫)
新华网 2004年10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