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古语言学家哈斯额尔敦,最近在西藏自治区进行语言学考察时,从西藏博物馆的馆藏文献中发现了一份15世纪初回鹘蒙古文珍贵文献。
哈斯额尔敦教授告诉记者,这份名为《普度明太祖长卷图》(又名《噶玛巴为明太祖荐福图》)的长卷图文献长49
68公分(近50米),宽66公分,共有49幅珍贵图画。
据介绍,公元1403年(明永乐元年),明成祖朱棣遣使赴西藏迎请噶玛巴活佛,公元1406年(明永乐四年)冬明成祖在都城(现南京)内为噶玛巴建造了营盘和住地。公元1407年初噶玛巴一行抵达南京,受到明朝皇帝、皇后、皇太子以及大臣和僧俗众人的盛大欢迎。噶玛巴在明朝都城南京期间,将藏族民众普遍推崇的《甘珠尔》手抄本推荐给明成祖。明成祖任命噶玛巴为永乐版《甘珠尔》刻本的总纂,刊梓印施。后噶玛巴率众僧先后在南京灵谷寺和山西五台山设普度大斋,为已故的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皇后“荐福”。
《普度明太祖长卷图》画的是噶玛巴在灵谷寺为明太祖设斋荐福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吉祥景象。画面多为彩云祥光,间或有罗汉和仙人降临。每幅都画有如来大宝法王所住宝楼和诵经荐福的坛场、塔楼,右侧附有汉、察合台、藏、蒙古等5种文字说明。
据哈斯额尔敦教授介绍,长卷整个画面结构严谨,笔法细腻,色彩艳丽。这幅图画长卷是反映明朝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治、文化、宗教关系的极为珍贵的文献。另外,它对藏族绘画艺术的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让专家惊奇的是每幅图右侧的手写回鹘蒙古文说明。它与汉、藏、察合台等文字说明内容完全一致。回鹘蒙古文说明共有23段,76行,约有2000个词。发现15世纪初拥有如此之多的文字而且手写的长卷回鹘蒙古文文献,在中国境内是首次。其回鹘蒙古文字的特点,与当时流行的回鹘蒙古文的特点基本相同。其蒙古语语法形式、句子结构和词汇,反映着当时蒙古语的特点。这幅长卷图中的回鹘蒙古文,对蒙古语言和文字的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介绍,回鹘蒙古文是从古回鹘文演变而来并沿用至今的一种蒙古文字。(记者阿斯钢)
新华网 2004年9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