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民资外资可参股核电建设 -欧盟REACH法规明实施 影响我3万多企业 中国建重点实验室应对 -央行严控外商投资内地房市 把好信贷关 中国房地产还能热多久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就业权利 -中国扩大儿童免疫范围 增25亿购疫苗 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A股均价与历史高点相差1成 内地资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营油企欲打包卖外资 三分格局或变两强相争 商务部促油企整改 -中国存在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商务部三措施稳定肉蛋价格 -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 -07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出炉:清华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数破千万
中国民间故事如今全成回忆 民间文化专家寥寥无几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4 年 03 月 3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烟花三月下扬州”。3月26日至29日,100多位来自全国31个省(市、区)的民间文艺工作者和港、澳、台专家学者被一种“激情”所感动,于去年初启动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有了阶段性的成果,而今年全面推进的“抢救工程”更将北京等11个省市吸收,文化部也将“抢救工程”纳入国家项目——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中。专程出席大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更是给抢救者戴上“高帽子”——“抢救工程”已变为一场文化行动,唤起了民众文化自觉,“不仅是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也是对全人类的重要贡献”。

     记者在“抢救工程”一周年的日子,专程采访了一些“亲历人”,试图还原抢救现场,并期望阐述人类文化自觉过程中的困顿。

     惨痛回忆

     20年间民间皮影班消失只剩一成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靳之林接受采访时,对民族民间文化消失之快感到非常痛心: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当他到陕北黄土高原考察采风时,作为窑洞窗花和刺绣底样的民俗剪纸,在窑里窑外铺天盖地,而当他前年再去时,已经近于完全消失了。即便是黄土高原黄河岸边的一个偏僻村庄,也是年画不见了,绣花不见了,一进窑只见贴得满墙满壁的20多幅西方超级名模裸体彩色招贴画。“这就是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的子民整天整夜熏陶欣赏的惟一的文化艺术。这难道还不发人深省吗?”

     这样的消亡正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靳之林教授20年前对全国的皮影进行考察时,还有2500个皮影班活跃在山区与平原的城乡,现在民间皮影班剩下不到250个,大部分皮影被转卖到北京及世界各地,成为收藏品。据贵州省文联副主席余未人调查,许多侗族青年不知道侗族有鼓楼和风雨桥,不会唱侗歌,到20世纪90年代,平时连侗族裙子、侗族银饰也少有穿戴。对民族民间文化的逐渐淡漠,使得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飞速瓦解,甚至还没等人意识到什么,就已荡然无存了。

     阶段成果

     房产商青睐“抢救”

     一年来,抢救者深入穷乡僻壤寻找民间文化瑰宝,为抢救民间文化遗产进行先期采样、制作范本、辛勤劳作。

     冯骥才高兴地说,目前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抢救工程”已被列入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文化部今年确定正式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并将“抢救工程”纳入其中,启动资金2000万元。“抢救的意义远远大于抢救的实质,一股对自己文化关注和保护的风气开始在社会形成,原来我每天收到200多封信,现在每天收到400多封信,其中100多封信是对抢救工程的关注。”冯骥才说。

     据悉,率先启动的中国木版年画专项抢救有8个产地已完成前期普查、采录、编撰工作,明年将推出全部产地的抢救与保护成果。天津杨柳青记录到罕见的年画说唱艺术表演。河南省最大的房地产公司建业集团一次性购买朱仙镇木版年画5万幅,并决定投入巨资对河南的古民居和古建筑进行抢救。

     随着北京、宁夏、广西、江西、福建、吉林、广东、安徽、四川、青海等11个省区市的“加盟”,抢救工程实施省份已达26个。

     抢救追问

     民间文化专家寥寥无几

     在抢救的过程中,抢救者“抱怨”最多的是没有经费和没有“红头文件”,而冯骥才最担心的是抢救工程成果的认定,“缺乏民间文化专家是目前最大也是最可怕的敌人,有些地方为旅游编造一些民间故事,这需要专家去甄别,否则抢救的是个假的民间文化。”学术队伍薄弱,以木版年画为例,中年以下的专家一个没有,杨柳青就两位学者。

     刘铁梁曾提出,“抢救的不是民间文化的现代形态。”冯骥才认为应该加上一句,“而是民间文化的传统形态。”对于自下而上的汇报式抢救和保护,冯骥才非常担忧:“抢救一定要到田间地头去,普查的事要由专家下地去做,不能让政府部门一层一层往上报,填表的东西像任务——不行。只有专家才知道哪个东西重要、濒危。”

     而对于一些抢救项目国际化合作,外资介入成果共享是否危害中国民族文化,冯骥才表示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抢救工程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守住东方文明,为人类做贡献。中国民间文化“虽然不是人类共有的,但是人类共享的”。不过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真正的企业家来资助。“只要国家的拨款一到民协的账上,我们便召开新闻发布会告诉大家。”冯骥才面对某些疑问回应道,“作为最有影响的一个民间行为,国家的支持会及时实现的。”

     冯骥才谈抢救

     化遗产市场化可以尝试但要防变质

     记者: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正筹建“全国民间艺人库”,征集全国各地的民间艺人、民间绝技绝活、民间传统手工艺,目前已有100余位民间艺人入库。这是民间文化遗产抢救的一种模式吗?今年的抢救工程有哪些?

     冯骥才:我们要抢救保护的是“文化遗产”,与一般的民间文化、民间工艺还是有区别的。民间艺术是一种应用性文化,如果进入市场就必须成为商品,容易变质,如有的古镇开发旅游后破坏得挺严重的。民间艺术如何在市场里存活,却又能保持它的纯朴性、原生态,目前尚无针对性的研究。但我们并不反对采用各种形式,经过一段时间尝试后再来研究。日本的相扑就是非常古老的运动项目,但直到现在仍保持着最古老最传统的仪式,而且现在依然很受欢迎。

     贵州有个少数民族村落,以前有个法国女人专门去收集当地女子的嫁服,大量运往国外。在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上,我们非常需要一部法律。但法律只是阻止而已,保护还需要我们去做。今年我们重点做5个项目:出3套图文并茂的书,即县卷本的“中国民俗志”、“中国民间文学全书”和省卷本的“中国民间美术图录”。中国目前有2500个至2700个县,县卷本就是每个县出一本,民俗志以每本20万字算,起码得5亿字以上。民间文学全书将首先启动“民间故事”,请当地人用当地口音在当地地头上讲故事,估计达7亿字以上。启动2个专项普查工作,即中国木版年画、中国民间剪纸。因为这2个是普遍存在的民间文化艺术,而且中国民间剪纸目前正在申遗。

     北京怎么走

     民俗志区县卷样本

     作为第二批“加盟”抢救工程的城市,北京民间文化具有独特性和示范性。北京民协副主席刘铁梁表示,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几朝古都,她的民间文化与其他地方有着区位特性;此外,北京高校、研究单位云集,抢救工作一定要充分体现“学术性”,突出“科学、全面、特色三性”。

     刘铁梁称,北京民协将先进行民间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以门头沟为试点。去年12月,推出了北京民俗普查方案,2个附录首次提出北京城区和北京农村普查纲目,这在学术上是一个突破。京师的历史地位使其民间文化遗产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宫廷文化使北京民间文化深深打上了“皇家文化”的烙印,华北一般民间文化又对北京远近郊文化如十三陵地区、房山石窟等起了作用;这些如果在普查和抢救前不进行科学的分析,而仓促上马,为抢救而抢救,最终的成果不是科学的,更不是真实的。

     今年北京民协将在10月份拿出民俗志县卷本样本,再让其他区县根据各自特色,结合样本开展抢救。“目前各区县积极性很高,北京民协将积极与各区县沟通协调,北京民间美术图录明年上半年完成。”

     北京民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于志海称,回去后将马上召开门头沟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大会,依托北京的“智力优势”,将抢救进入到另一个层面。“门头沟的一位民间文艺工作者已完成了当地婚礼丧葬调查,这就是民间文化抢救的自觉。”刘铁梁说。

     抢救个案

     冯骥才冒雨救年画古版

     木版年画因其全国性的影响力和濒危性,成为中国民协发起的“抢救工程”的首个抢救项目。为此,发起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不仅掏出自己的稿费,还奔波全国各地,近半年时间就跑了7个省市,知情人都说冯主席的健康恶化都是“急出来”的。接受记者采访时,冯主席两鬓的白发明显增多。

     2003年10月11日上午,当时风雨交加,冯骥才、白庚胜,著名年画专家薄松年等160多人对河北武强县旧城村村民贾振邦旧居中的年画古版进行了现场抢救。在当地领导向贾振邦颁发补偿金后,20多名民工当场揭开房顶,专业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从尘土中扒出一块块年画古版,将画版进行清理、登记编号,并由专家当场鉴定后,交由武强年画博物馆收藏保管。活动中共抢救出年画古版159块,其中包括3块绝版的清同治年间古版等55块保存较完整的年画古版,残损腐坏的104块,年代为清中期至民国初年。

     日学者拟捐千幅年画

     据中国民协抢救办主任王绵强介绍,被国际学者誉为中国国宝的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目前国内只保存有明代版2块,清代版23块,民国版28块,有19幅民国前的年画珍藏于北京、上海鲁迅纪念馆。多数被日、德、俄等国博物馆收藏。2003年9月,日本民间艺术协会会长樋田直人和中国木版年画收藏家浅见汎,率团赴河南朱仙镇考察后慷慨表示,愿将其长期收藏的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等地珍贵年画1000余幅及部分古雕版捐赠给“抢救工程”。冯骥才特意致函谢忱,今年适当时候将在北京举行捐赠仪式。

     民间故事老人讲三夜

     在湖北民间文化抢救工作者眼中,对一些活态的“民间文化”记录非常重要。据介绍,由湖北当阳“抢救者”进行的当地民间文学采集,一位5年前去世的老农民让他们记忆颇深。生于1908年的赵成定,是当阳两河镇友谊村人。赵老性格开朗,活泼直爽。平时爱看一些古书,爱坐茶馆聊天,《三国志》、《说唐》等历史书中的故事他记得滚瓜烂熟。劳作之余喜欢同人们聚在一起日白闲扯(讲故事),他还会唱不少民间小曲小调,民间故事搜集者采访他时,他一连三个晚上讲了四十多个有价值的故事,演唱了几十首民间小调,打谜语一百多个。他讲述的《裁缝和篾匠为什么与众不同》、《巧女治住傲先生》、《整亲家》、《骂亲家》等一系列故事已经收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北卷当阳分册》。(胡劲华)

    

     《》 2004年3月30日

来源: 北京娱乐信报

相关文章:
保护民间文化遗产:中国剪纸普查抢救工程启动
我国确定首批十个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