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回族、东乡族、撒拉族等民族共同的书面语———“小经”文字,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8月4日在由南京大学与西北民族大学共同主办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小经’文字文献展研会”上,这种神奇文字首次公开亮相。
“小经”,也称“消经”、“小儿锦”、“小儿经”、“狭经”,是我国回族创造的一种拼音文字,用来拼写各地回族的汉语方言,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小经”文字是回、东乡、撒拉等族共同的书面语,该文字采用阿拉伯、波斯字母体系,略有损益。
在欧盟驻华代表处的资助下,南京大学民族与边疆研究所课题组行程万里,两度在西北及河南等地进行了实地调查,收集了有关“小经”文字的大量文献。据调查,该文字使用范围包括陕西、甘肃、宁夏、河南、云南、新疆等地。在汉文教育普及程度较低的西部偏僻地区,使用相当广泛。使用群体主要为满拉(伊斯兰教清真寺学生)中不识汉字者和受教育程度较低、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老年妇女。在西北仍有一些民间经学教育机构中教授“小经”文字。学员学习主要是为了用于日常记账、记事和学习伊斯兰教经典等。
今天展出的“小经”文字种类包括基本教义类、字典类和世俗生活类等。参加展研会的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院校的专家指出,“小经”文字是我国穆斯林少数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之林中应占有一席之地。但随着现代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此文字使用范围越来越小,古老文献日益散失,专家呼吁,对“小经”文字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刻不容缓。(马效军)
《甘肃日报》 2003年8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