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天津市水产局获悉,市水产部门日前在大港区、汉沽和塘沽渔业保护区成功投放了1亿尾中国对虾苗种。据悉,这是近16年来本市首次最大规模增殖放流中国对虾,标志今后三年开展的全市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全面启动。从今年起三年内,本市将在滨海新区投放总量超20亿尾(粒)的水产种苗,将联合冀辽鲁共同改善渤海生态环境。
渤海近海渔业生态环境受到很大影响,尤其对有渤海湾特产之称的中国对虾危害甚重。最新资料统计显示,上世纪70年代全市对虾年平均捕捞量2033吨,捕捞量最高年份1979年曾达3437吨,但2002年仅2吨。市水产局决定启动今后三年全市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从今年起通过人工增殖等措施,使本市沿海海域的渔业资源得到修复,品种结构得到改善。据介绍,这次放流的中国对虾苗种平均规格1.2厘米,到今年9月份可以开捕,届时将长至15厘米以上。根据方案,本市决定运用人工增殖、生物技术等多种方式来修复近海海域。今起三年,本市计划重点建设汉沽浅海资源增殖保护区、大港外海资源增殖保护区和塘沽资源增殖保护区,重点增殖毛蚶、牡蛎、中国对虾等品种,投放总量预计超过20亿尾(粒)。据悉,本市还将联合河北、辽宁、山东等省,近期通过实施生物技术来共同修复渤海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