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达4000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市近两年的房地产用地总量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透露,北京市国土资源局认真清查了2002年到2005年的住房建设供地情况后发现:北京市现在还有4000公顷(4000万平方米)已供土地尚未形成实际住房供应,占已出让住宅用地面积总量的53%,相当于北京市近两年的房地产用地总量。这意味着,北京有半数住房用地尚未形成可售商品房。
这是记者在此间召开的2006年中国地交会暨中国国际城市发展与地产运营投资交易会获悉的。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说,就土地供应而言,从全国看,近几年来房地产业用地占到了全国供地总量的30%左右,在重点城市里,北京方面的数据也充分说明了现实中也不存在“地荒”问题。
建设部等九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中曾明确指出,对超出合同约定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依法从高征收土地闲置费,并责令限期开工、竣工;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对虽按照合同约定日期动工建设,但开发建设面积不足1/3或已投资额不足1/4,且未经批准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1年的,按闲置土地处置。
针对城市住房建设中户型结构的调整和土地调整的关系。贠小苏说,我国人多地少,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努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需要对近几年商品住房建设中出现的户型结构不合理等现象进行调整。要积极支持城市中小户型、中低价位商品住房的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大户型和低密度的住房建设用地,坚决停止别墅建设用地。
在谈到房价和地价关系的时候,贠小苏表示,地价是房价成本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房地产用地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是公开、公平、公正出让土地并显化土地价值的市场化方式,在招拍挂土地出让方式的具体实施中,也有开发企业对房价预期过高而盲目哄抬地价的。国土资源部组织有关单位对40个楼盘作了典型分析,分别对协议供地和招拍挂供地中的地价与房价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哪种供地方式,地价占房价的比例平均为25%—30%。变化并不是很明显。记者于猛
经济时评:寸土寸金不能“闲”
北京市已供土地尚未形成实际住房供应的土地面积,占已出让住宅用地面积总量的53%,相当于北京市近两年的房地产用地总量。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透露的这组数据,立即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如今,一边是全国各地的房价日益高涨,多数普通群众踏破铁鞋也买不到自己需要的房子;另一边是大量建房用地未能及时盖成商品房并卖给老百姓。我们虽不能认定这些土地都被闲置着、被囤积着,但肯定有被闲置的,且不在少数。少数开发商所谓“地荒”谣言也由此不攻自破。
北京现象并不是个案,相同的情况也为数不少。据悉,2004年底全国城镇规划范围内共有闲置土地、空闲地和批而未供的土地将近400万亩,相当于现有城镇用地总量的17.8%。城市土地闲置,是资源的极大浪费,是对人民需求的漠视。这种情况值得引起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
究竟什么原因造成了土地闲置。一方面,不排除开发商出于投机因素恶意囤积。另一方面,从土地供应到形成实际住房供应中间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比如招拍挂、规划、审批、拆迁等等,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前者,希望各地有关部门充分贯彻执行国六条的精神,加大对恶意囤积土地的处理,给大家一个清晰的数据,对闲置超期的土地该收回的收回,对违规开发商该罚款的罚款。对于后者,也希望各地政府加快手续的审批,尽量缩短土地从供应到开发所需要的时间,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房源。
城市用地寸土寸金。为加大居民住房供应,各级政府都拿出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应尽快将这些土地转为商品房,使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个环节一旦受阻,那么增加房源、改善结构、稳定房价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都有可能落空。
中央最近就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出的一系列大政方针,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科学发展。这也需要各地同中央保持一致,高度重视和加强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努力解决或者保障不同层次人群的住房需求。沈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