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财政部已发行地方债券1118亿元 大飞机项目选定首批供应商 -物业税开征至少在三五年后 无助降房价 京多个新盘均价涨千元  -深圳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获批 扩容5倍 共建四大全球性中心 -中国强烈要求朝方信守无核化承诺 连答12个"朝鲜问题" 实录 -官员驳"中国是假药出口大国" 江苏医院艾滋谣言:仅1名医生异常 -中国电信暂无回归A股计划 中移动:明年下半年"后3G"规模试验 -中国严处5特大安全事故 169人受处分 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被记过 -中国调整高校学费代偿办法 鼓励应征入伍 京拟建高校就业排行榜 -胡锦涛就两岸关系发6点意见 主张避免内耗 -突发事件时期制售假药劣药从重处罚 司法解释27日起施行 实录
首页>>2009科学发展报告
赵纪东 张志强:地震能否预测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5 月 2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节选)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赵纪东和张志强研究员在《2009科学发展报告》上发表了题为“地震能否预测”的文章,对地震预测、预报与预警的概念、地震预测预报的方法、地震预测预报的实践活动、地震预测预报的困难、地震预警系统的发展应用及如何科学面对地震的挑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文章首先介绍了地震预测、预报与预警的概念。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认为,预测(prediction)表示特定时刻点、特定地点和特定震级的一个地震事件,其概率取向是“大概率”;预报(forecasting)表示某段时间、某个区域和某个范围震级的一组地震事件的趋势,其概率取向是“小概率”;地震预警(early warning)是指地震发生后,离震中最近的地震台对已经发生的地震进行震级和破坏强度的初步检测,然后通过数据中心传递到可能受影响的地区,让这些地区能够提前几秒或十几秒采取应急措施。

文章接着介绍了地震预测、预报的方法。目前总体来说地震的预测、预报有三种方法:(1)地震前兆,主要以地震发生前的各种异常来对将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判断。(2)统计规律,根据历史资料统计分析地震的活动规律以及相关参数的变化规律,以此对未来的地震趋势做出估计。(3)地质构造与地震物理机制,以对地质构造环境和地震孕育、发生、发展的动力学过程的清楚认识来预测地震。

文章进而介绍了地震预测、预报的实践活动。基于统计规律,科学家们提出了可进行中长期预报的“地震空区”理论。尽管基于地震前兆和统计规律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于缺乏对地震物理机制的科学认识,人类还很难对每一次大地震或大多数主要地震,做出准确的预测或相对可靠的预报。

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地震预测、预报的困难所在:(1)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由于地球本身结构的限制,人类目前还不能深入到高温高压状态下的地球内部直接观测震源、研究地震的物理机制。(2)地震的“突发性、破坏性”。大地震往往突然发生,人类无法准确预知。(3)地震的“复杂性”。地震是发生于复杂地质环境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过程从微观至宏观都表现出高度的非线性。

文章随后阐述了地震预警系统的发展应用。由于地震预测、预报的科学难题,人类发展了地震预警系统。当前,国际上典型的地震预警系统,已经在防震减灾领域及重大工程(如水坝、核电站)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应用。

最后文章提出人类必须科学面对地震灾害的挑战:(1)加强防震、抗震建筑的设计和建设。(2)加强地震应急避险知识的教育。(3)加强地震科学的宣传和教育。(4)在地震频发带尝试建立地震预警系统。(5)加强地震科学基础研究。(摘自中国科学院“科学发展报告”课题组撰写的《2009科学发展报告》)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相关文章:
吴岳良:揭示基本粒子和宇宙演化之谜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启动
丁仲礼:试论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八个核心问题
赵纪东 张志强:地震能否预测
李振声:保面积、攻单产、节消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顾逸东:发展载人航天,推动我国空间科学和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
彭春燕 孙福全 张华胜:《科学技术进步法》是促进自主创新和全社会科技进步的基本法律制度
路甬祥:改革创新 跨越发展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科学院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与启迪
汪凌勇 叶小梁等:世界主要国家科技与创新战略新进展
图片新闻:
铁矿石首发价落定 近8年首次大幅下跌 中方或强硬拒绝
国家能源局建议启动送电下乡 解决电力过剩问题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