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我省扶贫开发成绩喜人:到2008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80元,比2000年的1374元翻了一番多,2009年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大关,其中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从2000年的1262元增加到2700元,增长了一倍多。
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200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颁布,新阶段扶贫开发启动。这一年,省委作出了《关于切实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强调要抢抓历史机遇,紧密结合西部大开发强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同时确定了我省扶贫开发重点县50个、重点乡镇934个、重点村13973个。
2003年,从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出发,省委、省政府将扶贫开发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作出了《关于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的决定》。针对贵州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提出新思路、制定新办法、出台新措施——“三种扶贫方式”、“三个基本问题”、“三项重点工作”,新阶段扶贫开发不断深入——确定了100个一类贫困乡镇,加大了对100个一类重点乡镇的扶持力度,启动了“百乡千村”扶贫工程……
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多层次稳步推进扶贫开发。“十五”期间,我省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00多亿元,其中向100个一类重点乡镇投入10亿元以上资金。实施到村到户扶贫项目4万余个,涉及种养业、人畜饮水、茅草房改造等领域,直接帮助贫困群众种植杂交水稻和玉米404.8万亩,新建及改建公路41479.2公里,新增基本农田142.1万亩,修建小水池14.5万口、沼气池3.9万口,完成贫困地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500余万人次。据统计,一类重点乡镇和整村推进的贫困村减少贫困人口比例和速度,明显高于50个重点县和全省平均水平,200余万农村人口解决温饱。
按照西部大开发“三步走”战略,我省扶贫开发在前五年起好步,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各级党委、政府继续围绕帮助贫困群众解决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提高基本素质的“三个基本问题”,坚持开发式扶贫、搬迁式扶贫和救助式扶贫相结合,重点抓好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和产业化扶贫,进一步开创了扶贫工作新局面。
大开发促进大发展。2001年到2007年,各类帮扶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资金达190多亿元,比整个“八七”扶贫攻坚7年间的总投资93.91亿元增加了近100亿元,全省农村贫困人口减少300多万。
2009年,随着国家实施1196元的新扶贫标准后,我省贫困人口增加到585.38万人,贫困人数剧增,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4.6%,我省扶贫开发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权威人士指出:我省必须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已不仅限于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更要重点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同时把缩小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和谐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目前,我省扶贫开发工作既进入到最好的历史机遇期,又进入到‘啃硬骨头’的严峻挑战期。为实现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迫切需要大胆探索,理清思路,强化措施。从制度上探索新机制。”省扶贫办主任叶韬说。
今后一个时期,按照每年减少贫困人口50万人以上的目标,省扶贫办将突出抓好产业化扶贫、整乡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社会扶贫和扶贫资金监管五项重点工作,探索开展龙头企业和贫困农民利益联结机制试点、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试点、较少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开发试点以及特殊类型贫困地区试点等工作,注重从制度上探索扶贫开发新机制,努力搞好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有机结合,提高扶贫开发成效,使全体贫困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