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中央政治局研究部署08年三农、反腐工作 -谢旭人:前11月我国财政收入累计48177.12亿 地方税收同比增3成 -中国森林覆盖率已达18.21% 自然保护区已覆盖15%陆地国土 -沪市股票市值亚洲第二 全球第六 明年沪深总市值有望破50万亿 -李荣融:央企不会大幅抛售上市公司股票 央企今年利润近万亿 -央行首认炒房普遍性 物业税考验楼市 未来3至5年仅5%房企存活 -福建省政府辟谣厦门PX项目迁址传言 专家建议海峡西岸择地迁建 -个税法修正案将提交审议 起征点或提至2500元 股息红利或减税? -"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07年底基本贯通 将减少普通收费公路数量 -北京奥运会门票转让政策近期将公布 奥运期间运动员可开博客
中国流动人口调查:子女教育成难题(图)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2 月 1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南京城郊结合部农村里做蜂窝煤农民工的孩子 肖恩

辗转·选择

流动人口学生学籍管理成难题

江苏省常州市。

记者前往常州市蓝天实验学校采访,乘车途经常州火车站北面一片即将拆迁的低矮平房,车子刚刚驶过与铁轨交叉的道口,眼前突现两扇镂花大铁门,透过院门望见里面大树参天,楼舍掩映,与院外街巷的破败杂乱形成鲜明的对比。

司机老董说,这里曾是他的母校,30年前是一所铁路子弟学校,当年很牛气,如今却成了外来子弟学校。

走进教学办公楼二层的接待室,有着16年执教生涯的副校长许晓曙告诉记者,2001年这所学校收归市教育局,成为直属市教育局的一所公办完全小学,专门接收外来人口子女。她4年前调到这所学校任职,目前这所学校1至6年级共有17个教学班,626名学生,教职工49人。

尽管市教育局对这所学校投入很大,要求教学条件和水平达到城市同等水平;尽管市教育局对学生流失有着严格的规定,但该校学生家庭背景的特殊性往往导致如下事件时有发生———学生突然不来上课,家长不与校方办理任何相关手续举家迁走,又由于这些家长没有固定电话、手机号码经常更换或停机、租住地方经常更换,教师无从知晓学生到底去了哪里。经常搬迁的情况在全校学生中约占到三分之一。

对学生学籍的管理是校方最大的难题,许晓曙深有感慨地说,导致学生全家不辞而别的原因很复杂,多种多样。比如:家长在这里挣不出养家的钱;房租提高后无力支付;别处有更好的收入等等。

子女·就学

孩子读不上书哪个家长不着急

浙江省平湖市。

车经林埭镇,见路边一处建筑工地有几十名工人在忙碌。记者下车进入工地采访。

正在搬运钢筋的四川民工赵仕艳告诉记者,他有两个孩子,老大是男孩,在当地公办学校读四年级,儿子的学习成绩不比当地孩子差,经常受到老师夸奖,他这个当爸爸的满心欢喜。将来儿子能在本地念初中,当然比在家乡的学校要好,“这里教育质量高嘛!”

安徽人周成明,7年前投资30万元,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张镇村公办小学原址上创办了民办小学,专门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弟读书。提起办学动机,周成明感慨道,“大家都是出来打工的,自己的孩子读不上书,哪个家长不着急啊!”

洛社镇张镇村在惠山区最西面,临近常州市地界,这里聚集着众多的外来务工经商人员。

陪同记者到张镇小学采访的惠山区教育局教育科科长缪金兴,向记者提供了全区今年9月开学后的统计数字:全区小学生34258人,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有32174人,2064人在民办小学学习;全区初中生17350人,全部在公办学校学习,其中外来人口子弟为3721人。

缪金兴说,“要保证每个适龄儿童的入学机会,公办学校已经无法包办,只有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教育部门加强管理监督。”

2001年8月,周成明打报告申请办学,经区教育局验收合格,一所全日制的完全小学专门面向外来人口招收学生,同年9月这所学校开课学习,第一批入校学生就达300多人。

张镇小学校长邵乃祥来自江苏盐城,他向记者介绍说,目前这所小学有16个班,1至6年级共有学生816名。学生来自全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少数民族。

办学两年后,张镇小学的第一届小学生毕业,面临升入初中,这曾经最让邵乃祥紧张,如果自己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水平无法与本地公办学校相比,哪还有打工家长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里来读书?

“在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学生的质量一年比一年好,2004年和2005年的毕业生已经与当地公办学校的学生水平相差不多了。”邵乃祥这样讲。

冲击·忧虑

教育资源赶不上人口急剧变化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丁伟明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有着强烈的感受:“尽管我们在力求让流动人口子女与城里孩子享受到同等教育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比如统一教材、教研、考试、学习管理、教师编制、考核评价,纳入一体化管理,但教育资源远远赶不上人口的急剧变化,难以满足社会教育公平的需求。”

浙江省近年来对流动人口的调查结果显示:流动人口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以前男劳动力单独外出,现在夫妻同时外出务工并携子女外出,流动人口家庭化趋势明显。

慈溪市教育局进行的专门调研证实:随着几次暂住人口流动高峰的到来,随父母来慈溪的流动人口子女人数急剧膨胀,依靠公办学校的吸纳已经无法承受其就学要求。

“教育是对未来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工程,人类通过教育把对孩子的积极影响变成人类资源的优势。即便是那些身处社会最底层的人们,把未来生活幸福寄托在孩子身上的愿望同样迫切、强烈。”

丁伟明担忧的是:“对未来流动人口的走势,我们没底,我们没有能力预测,仅希望目前的人口数据基本稳定,增长速度不要太快,以便区域保持的教育形态相对稳定。”

“近年来持续增长的外来人口,对当地教育的影响冲击最大。”

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教育局,教育科科长缪金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在流动人口近年来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学校的硬件设施跟不上变化需要,学校原有的优质教育受到“稀释”。

他以在校班级人数为例,“从前小学每班学生35至38人,目前每个班都无法减少到45人以下。由于外来学生的大量增加,本地一些学生家长出于对自己孩子就读学校教育质量的忧虑,不惜重新择校,甚至花钱把孩子送进市中心学校就读,而在这种态势下,城郊结合部的学校首当其冲。”

缪金兴承认,面对外来人口子女就读问题,教育部门陷入两难境地:一是不断增多的外来人口适龄子女入学,对流入地公共教学资源酿就了紧缺状态;一是怕估计过头,盲目投入可能因未来生源不足而闲置造成浪费,而人口流动的规律性并非容易把握。

“一所好学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其财力、人力、环境、硬件非多年苦心经营而不可。”缪金兴如是说。

记者在江苏省江阴市周庄镇采访时,副镇长何玉林的一番话发人深省:“流动人口的第一代是打拼出来的,他们不惜气力肯吃苦,一天12小时做工都不肯休息,但微薄的收入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生活状况,拼死拼活地劳作使得父母没有时间管教子女。第二代面对的是城市诱惑,看到的是同龄城市孩子的幸福。同在学校学习,城市孩子的优越感大大压抑了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灵。为什么流动人口的第二代里违法犯罪有增多的趋势?熟悉城市生活的他们,回到老家已经拒绝那里的生活,而这边的城市生活却又很难融入,巨大的失落感让这些边缘化的孩子们无法面对,而他们又不愿像父母那样拼命劳作,这是特别让人忧虑的!”(本报记者 杜萌 张亦嵘)

来源: 法制日报

相关文章:
北京年投入亿元助流动人口子女上学 40万人受教育
中国流动人口总量达1.4亿 农民工是主体
深圳出台新规“关照”流动人口 奖励自觉避孕节育
北京警方将联手20个地区在京设点管理流动人口
十四部门:流动人口凭婚育证明可享计生项目等服务
公安部:逐步解决城市有稳定职业流动人口户籍问题
计生委:流动人口凭婚育证明可享计生免费服务
张维庆:中国流动人口违法生育占总量的60%以上
福建泉州:创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新模式
西安通过流动人口计生条例 孕检分娩都要有证明
图片新闻:
中国诞生首个综合类世博吉祥物—"海宝" 以汉字"人"为核心创意
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正式成立 承担动用战略储备等任务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2008年公务员考试资讯大全/ 考研资讯大全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08年走向 解读
· 亚太总裁与省市长大会/全球外包大会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外商投资报告/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 07年上半年各省市GDP
·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报告2007蓝皮书
· 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