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云南频道4月4日电 云南省近年来采取了包括财政资金投入、社会力量参与等一系列特殊措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促进了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快速发展。4月3日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举行的全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经验交流会对此给予肯定。
云南省是全国人口较少民族种类最多、人数最多、行政村最多、发展任务最重的省份,境内有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怒族、阿昌族、普米族、布朗族7个人口较少民族,总人口22.9万人,主要聚居在边疆地区的175个行政村和1400多个自然村,其中5个属于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直过"民族,存在着社会起点低、劳动者素质不高、基础脆弱、贫困程度深等困难,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846元,低收入人口17.5万,50%的人处于绝对贫困状态。
据云南省民委主任格桑顿珠介绍,该省高度重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2002年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扶持的特殊政策措施。2006年,制定《云南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6-2010年)》,其中包括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大信贷资金扶持力度、加大对口帮扶和社会参与力度四项政策措施,力争到2010年,使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基本实现"四通五有三达到"的目标,基本解决温饱,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达到当地中等水平。
2006年,云南省筹集专项资金近2亿元,在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实施整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安居工程、产业发展、教育文化卫生和科技培训等6361个项目,开辟加快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有效途径。通过集中扶持,新增18个村修通公路、20个村能够接收电视节目、20个村通了电话、34个村建盖了卫生室、41个村解决了安全饮用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6元,人均粮食占有量达350公斤;4844户住进了安居房,人口较少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同时,云南先后在西双版纳布朗山乡、基诺山乡实施"两山"综合扶贫开发,在德宏三台山德昂族乡开展"兴边富民行动",对怒江独龙江乡进行驻村帮扶,并采取对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实行"三免费"教育等等。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专项资金达3.12亿元。(记者秦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