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超载:考验政府行政管理能力
专家认为,治理人口超载问题,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控制人口增长规模,二是大力提升首都环境的人口承载力。
在落实城市定位、城市发展战略问题上,北京市应对劳动密集的低端产业有效控制
新闻背景
日前在北京市朝阳区第十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朝阳区代区长程连元提到,朝阳区将建立人口承载力预警机制,测算出每个区域的人口承载能力,一旦发现人口聚集超过红线就向社会发出预警,由政府引导流动人口流动。目前朝阳区人口总量大约在280万,占北京市总人口数将近五分之一,其中,流动人口将近120万。作为北京市流动人口较大的地区,建立人口调控机制,对提升人口承载力是一个有力的举措。
估计到2010年,北京常住人口将突破1650万人而达到1713万人以上,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指出,届时,相比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提出的到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1800万左右的目标,只有不到100万人之差,与2010年人口承载力相比,超载292.91~376.44万人。
人口的迅速膨胀,使得城市发展空间日显不足,水、电、油、运全面紧张,对面临举办奥运会的北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现状:人口增长吞噬南水北调成果
环境人口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要求下,在不超出生态系统弹性限度条件下,环境系统所可能支撑的人口数量。
北京位于全国严重缺水地区,按照联合国标准,属于极度缺水地区。水资源是北京环境系统最主要的瓶颈因素。因此,水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从根本上决定了北京区域环境人口承载力。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室主任侯东民今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人均拥有300立方米水资源量的低水平框算,北京适宜人口不应超出1700万。而2020年北京市人口将较大幅度超出这一水平。考虑到南水北调因素,北京市水资源总量大约在50亿立方米左右。
简单算一下,不难发现,2020年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甚至将一定幅度低于南水北调以前的水平。这意味着什么呢?
侯东民指出,也就是说南水北调成果将被人口增长完全吞噬。北京水资源危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将面对1800至2000万人口的缺水压力。
原因:经济增长较多依赖劳动力增长
“让外地人都回老家去,这样北京肯定没有这么多人了,人口增长过快问题不就解决了吗?”记者问。
“这种看法非常表面。”侯东民指出,近年来,抑制北京市人口过快增长势头的问题,普遍被当成似乎是一个是否应该限制外来人口进京的问题,或简单地被认为仅是区位优势的必然结果。
许多发达国家的著名城市自然也有其区位优势,经济长期以来也有大幅度增长,但却并没有导致人口过度增长。相比之下,北京市目前却形成了几乎20年就增长一个香港、伦敦或纽约人口的态势。
“北京市人口为什么能增长这么快呢?”记者问。
“北京市人口如此快速增长,显然反映出北京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劳动力增长的外延式发展的特征。”侯东民一针见血地点出问题所在。
因此,他提出,解决北京市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关系最有效的途径是:转变过度依赖于劳动力增长的较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
治理:对低端产业进行行政控制
有专家认为,治理人口超载问题,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控制人口增长规模,二是大力提升首都环境的人口承载力。
另一方面,利用区位优势,较快提升北京市的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关键是区位优势必须有效地为城市定位、城市发展战略服务。如果不改变认为区位优势就是对各种投资照单全收,可能变成区位劣势。
最近,记者调查发现在朝阳区十里堡地区一条不到100米的路上,左右两边一家紧挨一家的小发廊。“仅朝阳区就有1万多家小发廊,小食品店。这种低端产业扎堆出现,政府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段设立一道闸。”侯东民指出。
这个闸怎么设呢?
侯东民提了几条建议:一方面,政府应制定限控目录。如对民办大学等人口密集型产业应予以限制。另一方面,对大量低端产业采取控制措施。对小食品店,工商无权不让他们登记注册,但是可以通过严格前置审批要求,如卫生、防疫方面。而对违法产业则要坚决关闭。(记者 袁定波 张亦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