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民资外资可参股核电建设 -欧盟REACH法规明实施 影响我3万多企业 中国建重点实验室应对 -央行严控外商投资内地房市 把好信贷关 中国房地产还能热多久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就业权利 -中国扩大儿童免疫范围 增25亿购疫苗 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A股均价与历史高点相差1成 内地资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营油企欲打包卖外资 三分格局或变两强相争 商务部促油企整改 -中国存在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商务部三措施稳定肉蛋价格 -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 -07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出炉:清华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数破千万
南京外来人口爆发性增长 今年将超过230万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11 月 2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新闻提示:依照《江苏省暂住人口管理条例》,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居住的人员都称为暂住人口。根据该条例,年满十六周岁,在暂住地居住三日以上,拟在暂住地从事各种职业超过一个月的,须领《暂住证》。警方统计的累计外来人口数,就是指持有暂住证的各类非南京户籍人员。

昨天凌晨5点半,龙江农贸市场。杨明和妻子陈翠芳从自家的面包车上搬出两袋油面筋,扛到市场二楼的永兴干货店卖。市场里,店老板们都在忙碌着,嘈杂的人声与蔬菜的清香、鱼肉的腥气裹在一起……

杨明1994年从徐州睢宁农村来到南京打工。12年了,他的每一个新的一天,都是这样开始的。

从外表看,杨明和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很多人一样,很普通。他有自己的干货店,开着自家的面包车,儿子在第四中学上初一。不过在他的口袋里,除了身份证,还有一张暂住证。与拥有本地户籍的“南京人”不同,杨明户籍仍在徐州老家,属于外来户。

据南京市公安局统计,截至今年10月,像杨明这样从外地来到南京工作、生活的外来人口,累计已达230万人。同期南京的户籍人口数为596万人,累计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例接近1:3。也就是说,走在南京街头的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外来人口。

而今,人们对“杨明们”不再用“农民工”、“外来户”等带有歧视性的称呼。他们中的多数人已经或者正在迅速融入南京这座城市。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新市民”!政府部门对暂住人口已也由原来的“管理外来工”,变成了“服务新市民”。

杨明到南京打拼了几年后,妻儿也相继来到这里。3年前,他的哥哥、弟弟、侄子又追随他而来。十几年间,杨氏兄妹五家20口人全部迁到南京生活。

杨明一家从徐州至南京的“移民”历程,是南京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缩影。最近5年,南京外来人口呈现爆发性增长势头:2001年,南京外来人口仅有63万人;2003年则达到105万人;而目前又迅速扩大到230万人。专家认为,这5年恰恰是南京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十五”时期。城市实力增强后,外来人口在南京发展的机会骤然增多。“机会”像一个强磁场,将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吸引到南京。

杨明亲眼见证了南京城特别是龙江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杨明在草场门菜场卖菜,租住在江东村。小瓦房、烂泥路、臭水沟、芦苇荡,这是杨明对当时龙江的印象,甚至还不如睢宁老家的农村。不过,环境虽差,但城市给杨明一家提供的收入,远比在家种地强。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龙江地区的城市化改造,高楼大厦开始成为杨明眼里龙江的代号。马路宽了,环境好了,原来破旧的草场门菜场也被拆除。已经适应城市节奏的杨家人,随着城市西进也“西迁”到了龙江农贸市场。在这个市场里,九成以上的摊位老板都是像杨明一样的外地人。

杨明现在很少回老家。他与老家的联系,除了每两个月寄回家的“计生证明”,就是家乡人隔三岔五请他帮忙在南京找工作的电话,他们觉得杨明在南京“混”得不错。

据警方户政部门预测,在230万人的基础上,南京外来人口仍将保持年增长30%的势头。

在这座每天都变化着的城市里,“杨明们”的身影无处不在。市场、商店、饭馆、工地,只要留心,都能发现他们忙碌的身影。

据警方统计,从外地到南京务工的农民,占全市外来人口的80%以上,构成城市新市民的主体。在地域分布上,来自苏北的占40%,其他60%则来自全国各地,以安徽、河南、江西、福建、浙江人为主。

警方调查显示,外来人口落脚在私房出租屋的占50%以上,住在单位集体宿舍的占20%,住在工地的占13%。而这些私房出租屋,主要分布在城西南、城东北的城郊接合部。

在建邺区江东门西街,聚集着大量的外来打工者,沿街的家家户户门头上都钉着警方的出租户标牌。在这条街上的河南村外来工子弟学校,聚集了1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龄儿童。学校办公室提供的学生家长登记表,形象地反映了居住在这里的数万外来工的生存状况。

在登记表上,大多数家长的职业一栏是空白的。校方介绍,这表明家长没有固定职业,或者职业“卑微”而不愿透露。而填写了职业的家长,主要从事的是建筑、清洁工、卖菜等,都是城里人不太愿意干而城市又不可或缺的职业。

在“新市民”这个庞大的群体中,以浙江、福建为代表的外地投资者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他们已经成为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是他们身上的创业精神,给我们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与警方的调查结果非常吻合。今年5月底,警方对全市外来人口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外来人口中在宁经商的占15%,从事建筑业的占20%,其他务工的占了60%以上。据市公安局户政处有关人士介绍,按照“人来登记、人走注销”的原则,警方已为外来人口建立了信息齐全、数据不断更新的“电子档案”。目前,全市暂住人口信息数据以日均登记3000余条新信息、注销1000余条旧数据的量循环滚动。

城市吸引着他们到来,他们又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反哺城市。虽然根不在南京,但越来越多的“新市民”选择定居南京。警方调查发现,外来人口在南京居住时间半年以内的占20%,半年到一年的占44%,一年以上的则占到了40%。像杨明这样,长期居住在南京的,目前约有100多万人,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或许有一天,“杨明们”的称呼,还会由“新市民”变成“市民”。(记者徐涛 李子俊 张璐)

来源: 南京日报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