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洲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与市场繁荣
亚洲矿产资源和人力资源极为丰富;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大力推动区域内外经济整合;人民收入和消费支出逐步增加,较10年前拥有更多的增长动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7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将高达9.8%,其中亚洲新兴市场或新兴市场经济体依然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佼佼者,业己成为国际社会青睐的地区和关注的对象。尤其中国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出乎于西方国家的预料之外,成为世界经济最大的看点。有的西方学者在两年前就认定中国经济有可能“硬着陆”,从而将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然而,这一预言并没有成为现实,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1.1%,尽管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抑制经济过快增长,但2007年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仍高达11.5%,中国经济不仅没有减速还在增速,与其他国家经济降温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然而持续两位数的增长并不是中国所期待的。有的西方学者指出,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不在于它是否能以迅猛的速度增长,而在于它能否换一种方式增长。这种方式就是十七大报告指出的“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耗能、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
继中国之后,印度的经济表现不凡。截至2007年3月的上一财政年度,印度的经济增长率为9.4%,印度总理府经济咨询委员会发表的《2007财年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07年财政年度印度经济增长率为9%,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8.9%的预测值基本一致。瑞典信贷银行的数据显示,2000年至2001年,印度的经济总量还不到5000亿美元,然而在此后6年间,年均增长速度在8—9%之间,到2007年4月25日,印度已首次进入万亿美元经济体行列,经济规模扩张了一倍以上。印度中央银行披露,2007年10月,印度的外汇储备己达2610亿美元,取代韩国,跃居全球第五。世界银行4月15日公布的数据表明,印度极度贫困人口从1981年的14.98亿下降到2004年的9.86亿。印度经济持续好转,主要原因是印度政府不遗余力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消费需求旺盛;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积极利用侨资与外资,等等。特别是在全球外包市场上印度处于引领地位,根据XMG咨询公司公布的研究报告,2007年信息技术、业务流程及呼叫中心服务的全球外包市场将增长19.3%,总值将超过2970亿美元,其中印度占有的份额约为11.5%,中国为4.4%,亚洲其他一些国家,例如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的外包业务也在迅速发展。
人们在分析亚洲经济形势时,往往过多地关注东亚,而忽视了其他地区。东亚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1997年金融危机后,己先后走出了危机的阴霾,恢复了经济的高速增长,2006年东亚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率高达8.1%,2007年东亚新兴市场经济体仍将保持超出8%的增速。但是,其他地区经济发展也很快,南亚七国在2005—2006财政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8.1%,高于整个亚洲7.6%的平均增长率。预计在2006—2007财政年度,南亚七国的平均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8.2%,从而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西亚地区依靠原油出口,在过去5年积累了1.5万亿美元,这些“石油美元”大部分用于进口和国内发展,促使经济发展的多样化。2006年西亚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为5.7%,2007年为5.9%,不仅没有减速,反而增加了0.2个百分点。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研究报告,2000年至2005年,中亚国家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0%,2006年为12.4%,2007年为10.3%,主要得益于油气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投资的增加;金融信贷政策的不断完善。然而,亚洲发展经济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与环境压力增大,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外部条件恶化,从而对未来发展构成了挑战。
亚洲经济的良好表现与美国经济实力的下降,使人们对亚洲经济与美国经济的互动关系产生了不同看法,一些机构和人士认为亚洲特别是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比之以前大得多,为此亚洲能够抵挡住美国经济放缓的冲击,现在可以与美国“脱钩”了,甚至认为世界经济经得起美国“跌跤”。而亚行一些经济学家则提醒说,亚洲经济仍未摆脱对美国的依赖,美国需求疲软必将影响到亚洲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国,接下来会伤害到亚洲其他国家。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尽管亚洲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对美国经济的“敏感性”弱化了,但两者并未完全“脱节”。正如新加坡联昌国际公司经济学家所说“我们不可能完全不受美国经济减速的影响。美国经济下滑,我们的经济也会随之减速,但是我们不会陷入衰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