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近日自曝巨额还贷压力,引发热议和反思——
吉林大学近日在校园网站上发布通知,向师生征集解决学校财务困难的建议。通知中称,从2005年起,学校步入付息高峰期。目前每年需要支付的银行利息高达1.5亿至1.7亿元,入不敷出的情况日趋严峻。
吉大的这一举动近日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高校本是教书育人之处,怎么会欠下巨额贷款?该如何看待部分高校的巨额欠款问题?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吉林大学为何债台高筑?
六校合并,扩张成国内办学规模最大高校
目前我们看到的吉林大学,是一所“六校合并”后的高校——2000年6月,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与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2004年8月,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又并入吉林大学。吉大现有6个校区8个校园,分布在长春市的不同方位。现有教师6524人,在校生63204人,是我国目前办学规模最大的高校。
这个“最大”也让吉大背负了沉重的负担。吉大发在校园网上的通知称,尽管学校已尽了最大努力从财政部、教育部、地方政府等相关部门争取了大量资金,同时想尽办法节支,但学校规模大,各方面的资金需求也非常大,增收节支的成效很难体现。
记者在吉林大学采访时发现,相当一部分师生认为,巨额债务问题,是合校之后规模扩大造成的。也有老师表示,今天的巨额债务有其形成的历史原因,不能单纯指责学校。
高校巨额债务怎么形成?
扩招后国家投入不足,高校不得不向银行“化缘”
实际上,在吉林大学自曝债务危机之前,高校的欠债问题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2005年以前,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达1500亿—2000亿元,几乎所有高校都有贷款。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教授周鸿兴也表示,目前,有的大学已亏损运行,连债务利息都无法偿还,其实已经游走在“财务破产”的边缘。
吉林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付诚认为,造成高校债务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从1999年开始的全面扩招。目前全国高校的毛入学率达到21%以上,完成了从精英型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转变。但国家财政投入并没有按照这个速度增加,“本来应由政府掏的钱,要靠大学校长去化缘。向银行贷款就成了解燃眉之急的必然选择”。
不过,付诚也强调,债务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部分高校也存在过分依赖银行贷款的问题,如果能广开筹资渠道,应该能缓解贷款风险。另外,个别高校在建设中追求一种不必要的高水平;在“做大”的过程中,内部管理不到位,也是产生债务危机的重要因素。
记者在吉林大学随机采访了几名师生,他们也认为,学校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很好地解决合并产生的一些问题,比如,很多校区依然有自己的一套班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另外,铺张浪费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化学学院大二的一位学生认为,合并之后,学校在基建方面花了不少钱,新校区(指前卫校区)的建设太铺张了。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上,有些环节也很浪费。
高校债务危机如何化解?
专家建议:高校不能盲目扩张,政府也需加大投入
有人担心,高校债务最终会转嫁到学生头上。不过,采访中,更多的吉大师生则认为,国家财政会成为最终的“埋单者”,并不十分担心学校目前的高额债务。
这种心态也引起了付诚的担忧。他认为,目前高校的财务危机,凸显了责任人的缺位。一个负责任的高校管理者,应该量入为出,不能好大喜功,自己大把花钱,而把沉重的包袱往国家财政身上推。从长远看,高校也应该引入优胜劣汰机制;应该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一味“摊大饼”已经难以为继;应该在责任人明晰的情况下,引入社会资本,探索新的管理机制。
也有一些专家看到了危机可能带来的改革契机,他们表示,有了危机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寻求解决之道,危机应该成为新体制、新机制的催化剂。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大学校长赫冀成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部分高校的债务危机,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要一味指责。因为“高校的贷款并不是不良贷款。这些钱没有形成泡沫蒸发,而是形成了固定资产,变成了校园、校舍,购置了仪器设备,聘来了专家教授,发展了学科,而且取得了明显的效益。这些条件还将长期使用,培养人才。”
不过,他也坦言,部分高校还是要总结经验教训,“校园毕竟不是公园,在校园建设上的豪华奢侈,甚至奢靡,确实应该避免”。
采访中,也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指出,许多高校当初的发展都是在地方政府推动下实现的,现在地征下来了,学校建好了,新生进校了,但谁来偿还这笔巨额贷款?他表示,目前不少高校为了还贷,不得不压缩学生经费和办公经费,有些院系开不了实验课,学生没钱实习,教育质量很难得到保证,这不是长久之计。他建议,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减少高校的利息负担,有条件的地方,财政要承担一些债务。
部分省份试解高校债务危局(延伸阅读)
●江苏省高校现有100多亿元债务,该省准备通过“三三制”来化解——政府拿出1/3,另外通过资金运作再筹集1/3,余下部分由高校自己承担。据介绍,主要的资金运作方式,还是集中在高校的土地置换即通过老校区的土地转让所得,来偿还新校区建设的银行贷款。2005年,江苏省属高校的土地置换工作已经启动。
●浙江省高校偿贷工作也在进行之中。据悉,省财政将拿出40亿元为高校贷款贴息,高校自身也可通过土地置换筹措资金,如浙江大学就以24.6亿元卖掉了靠近西湖的湖滨校区地块。
●河南、山东两省的高校,也开始了土地置换和政府拨款两种方式并行的还贷行动。(记者肖遥何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