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红心蛋”的人,心并不红。11月12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披露:一些河北销往北京的红心鸭蛋,含有有毒工业染料“苏丹红四号”。此消息让人吃惊,好在北京市食品办已经采取紧急措施,要求全市暂停销售所有河北产的红心鸭蛋,以待检测,但市民对食品市场的安全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伤害。
平心而论,近两年来,北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有目共睹,北京食品安全的监控系统也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制度,问题食品下架制度等。此前,北京对潮安果脯蜜饯类食品的整体区域清退,对福寿螺问题的紧急叫停等都获得了公众好评。据最新报道,北京将与澳大利亚合作,建立食品可追溯监管系统,这无疑让广大市民对未来的食品安全增加了信心。
但也要看到,北京食品安全存在不少监管漏洞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正如眼里容不下微小的沙子一样,食品安全控制也是不允许出现漏洞的,即使是再小的漏洞,都会产生无限放大的风险。所以,此次的“红心蛋”事件,再次给北京食品安全形势敲响了警钟。
有毒“红心蛋”的出现表明,北京对食品的日常检测和监控需要进一步加强。河北产的咸鸭蛋在北京销售已经有很长时间了,红心鸭蛋以其“好卖相”让一些讲究营养的市民趋之若鹜,而与此同时,全国已有地方发现过红心鸭蛋实为人工色素所致的新闻报道。远的不说,与北京相邻的天津,去年就查出大量有问题的“红心鸭蛋”,天津某地75%的养鸭户都在鸭饲料里添加“红药”,而媒体调查得知,这些“红药”来自河北白洋淀(据4月20日新华社报道)。以此推断,红心鸭蛋是食品安全的高危领域,应当重点监控,但遗憾的是,有关方面对此似乎没有充分重视。对天津发生的问题“红心鸭蛋”,也缺少足够的敏感,结果食品监管者落到了的媒体后面。
可以看到,由媒体来曝光食品安全隐患,最后虽然也能暴露和解决问题,但同时也要付出巨大的社会成本。毕竟,由于媒体的专业和视野所限,它对问题的发现有时往往是滞后的,比如经常会等到问题比较严重时才去关注,而此时,危害已大规模扩散,许多人的身体健康可能由于毒害的长期积累,面临着不可预知的危险。因此,在正常的食品监管体系下,监管者应该永远走在媒体之前,以自己专业的素养在第一时间发现隐患所在。
目前,北京正在食品安全领域逐步推广准入制度,要求销售者提供食品产地检验部门检测合格的证明。此前媒体报道,水产品也实行了准入制。准入制作为一个事前的预防措施的确很有必要,但是,准入制绝非一劳永逸。据报道,白洋淀国华禽蛋加工厂等厂家的产品,进入超市销售都提供了当地的检测报告。这说明,异地检测报告的发放,似乎并未严格把关,还不能把食品安全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异地检验机构的责任心上。
所以,北京一方面要通过各种途径,对异地检验机构进行督促,另一方面食品监管日常抽检的范围和频率应扩大和增强。日常抽检看似一个“笨方法”,其实最有效,只有张开大网广泛筛查,才能将任何隐患扼杀于苗头。对国内外每天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监管部门也应高度关注,从中寻找有价值的线索,发现与本地食品安全有关联,就立刻采取行动。总之,监管部门多一份主动,多一些敏感,公众的食品安全才有更多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