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与区域发展:大战略、大格局
2015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三五”蓝图的重要一年。9月12日,2015国研智库论坛在京举行,主题为“中国制造与区域发展:大战略、大格局”。与会专家学者们深度讨论中国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的新战略、新格局、新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制造业谋变 如何突破瓶颈

马晓河:当前制造业最主要矛盾是低端制造产能过剩
马晓河:中国的制造业产能过剩引发一种现状—高端的搞不来,低端的太拥挤。
李伟:中国经济的发展空间和增长动力
“当前,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依然十分复杂,全球资本市场剧烈震荡,;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长期以来粗放式增长所积累的矛盾和风险集中暴露,经济增长旧动力日益减弱、新动力不足。”

全文>>>

刘世锦:中国制造业谋变 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
“互联网+制造业就是搞互联网的人去搞制造业,制造业+互联网就是搞制造业的人去搞互联网,其中存在着先发优势。但是具体互联网+了制造业以后,或者制造业+了互联网以后,你要知道这些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全文>>>

制造业大国与强国 差距在哪儿

赵昌文:垄断与竞争从来都是市场经济的主旋律
赵昌文:我们的体制转型任务仍然没有完成,垄断与竞争从来都是市场经济的主旋律。
房汉廷:中国制造2025应为“产品-机器-人”模式
“中国制造2025,应该从人-机器-产品这样一个模式倒过来,应该是由产品指挥机器,机器指挥人,这样才有可能把中国的制造业由原来的虚胖变成强壮。”

全文>>>

赛迪樊会文:发展智能制造 享受信息技术红利
赛迪研究院副院长樊会文认为,“机器使用互联网,与人使用互联网是不一样的,它不是简单的联网,不是上网看新闻,看网页,看图片。它是在网上要开展业务,它是一种深度的利用。”

全文>>>

新常态下 如何培育战略增长极

2015国研智库论坛年会举行 探索经济新动力
李伟:从支撑经济发展的力量来看,随着改革的推进和政策的落实,我国经济增长新动力正在形成。
侯永志:新常态下要培育战略性增长极
新常态下需要寻找新的增长动力,新的增长动力在空间上的表现就是一个增长极形成的问题。而经济增长战略性区域就是对全国经济增速有重大贡献的区域,它的经济增长速度快,经济总量大,并且能够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全文>>>

辜胜阻:京津冀协同发展首要要务是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关乎经济自然和社会协调全新的发展观,权威数据表明,中国环境破坏经济代价比韩国、日本高10倍。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经历三个阶段,沉重的代价、宝贵的觉醒以及分歧。

全文>>>

产业变革 如何创新突围

任兴洲分享案例 详解供应链的金融创新
任兴洲:未来的产业竞争不仅仅是企业的竞争,更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四方面发挥财政政策杠杆作用推动制造业发展
汪义达:以前财政资金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点对点的方式,针对具体的企业给予补贴。现在这种支持越来越少,更多的是针对行业或产业来支持。

全文>>>

张军扩:改革想要预期效果 国研丛书提建议
国研智库专家撰文,宏观经济、外贸、金融、住房、农业、公共服务、土地制度、福利制度、城镇化等众多领域,对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作出判断。

全文>>>

结束语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人均制造业增加值只相当于美国的1/3左右(2013年),多数行业都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将得以加快,发展的空间将得以拓展。为推动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所做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