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边缘化的公益小额信贷 如何突破发展瓶颈?

发布时间: 2014-04-30 08:03:24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魏博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公益小额信贷 小额信贷 公益小贷 中和农信 金融扶贫 发展瓶颈 商业性小额贷款

从布鞋到补车:李海莲是青海大通县城关镇西门村人,能做一手好布鞋。为了供两个孩子上学,李海莲贷款2000元,和丈夫做起了修补车胎的生意,后续又多次贷款以确保资金周转,现在她家每年的收入有六、七万元,家里还盖了新房子。如今李海莲已经很少做布鞋了。(田贺 摄)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魏博)近年来,随着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推进,大量小额贷款公司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小额信贷”似乎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然而,究竟有多少人知道,小额信贷最初是作为金融扶贫的重要工具,现在还有多少小额信贷机构能够真正深入贫困群体?最早以扶贫为主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发展现状如何?公益性小额信贷未来之路将走向何方?

被边缘化的公益小额信贷

中国的小额信贷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由非政府组织开始试点,中国社会科学院于1993年在河北易县成立第一家小额信贷机构,拉开了中国小额信贷扶贫的序幕。20年后的今天,小额信贷的扶贫效果已经得到了政府和公众认可,但是最早试水小额信贷的这些机构却处境艰难,问题重重。数据显示,中国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已经从2003年鼎盛时期的三百多家萎缩到不到一百家,逐渐被边缘化。

近日,由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组织的国内首个公益小贷交流圈正式启动,探讨公益小贷之出路,旨在推动小额信贷行业健康发展、促进业内经验交流。

“事实上,在国际上没有公益小额信贷的概念,只有小额信贷的概念。小额信贷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那些不能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服务的贫困或低收入人群,既是一种金融服务的创新,又是一种扶贫的重要方式。然而,现在小额信贷已经成了一个非常泛滥的名词,很多人提到小额信贷,都误以为是商业性的小贷公司。为了与商业性小额信贷区分,最早以扶贫为主的公益性机构有了一个中国特色的名词——公益小额信贷。”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品牌总监王静艳说。

据了解,从上世纪80年代,国际小额信贷引入中国到本世纪初的2004年,中国仍将扶贫视为小额信贷的主要功能。然而2005年以来,情况逐渐开始发生改变。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借政策东风蓬勃发展,更倾向于为中小企业而非个人提供贷款,而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仍然主要面向农户个体、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两万元。

被誉为“中国小额信贷之父”的杜晓山将当前的小额信贷机构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政策或福利性的小额信贷机构,有政策和福利长久的支持。第二类是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这类机构自负盈亏,客户主要面向贫困、弱势群体,追求商业化运作,但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第三种是商业性小贷机构。现在商业性小额信贷注册资金7000多亿,贷款余额达8000多亿。

面临资金难题 转制的困惑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妇女发展协会2005年成立,从15万开始做起,到现在贷款余额1600多万,客户1100余户。“我们自有资金有500多万,其余1000多万靠批发贷款或者从基金会借钱。今天这笔款还完了,下一笔款怎么来。后续资金链一断,余额下降、客户下降、收入下降,员工怎么办?这些交织着我,我吃不好睡不好,觉得做这个太难了。” 提到贷款的资金来源,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妇女发展协会秘书长秦秀平显得很无奈。

“我今年就想转成公司,省金融办、市金融办、县上都特别重视,我困惑的是,转公司到底好不好?”面对是否改制的选择,秦秀平很茫然。

宁夏惠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董事长龙治普说,随着机构的发展,筹资成了一个大问题,公司转制之前是和秦秀平所在机构性质相同的妇女发展协会,成立于2000年,更早之前是1996年在国际援助中孕育而生的一个小额信贷项目。2005年下半年央行成立了小额信贷试点,在各方面推进过程中,走上了改制的道路。改制前拥有总资产约400万元,现在是1.92亿元,业务覆盖了三个县区,贷款余额接近1.7亿,约8600多个客户,全部都是农民,其中92%以上是农村妇女,所以还沿用过去那种小组保,一个自然村一个大组的模式。龙治普表示,目前在金融机构、财政补贴方面还有一些麻烦,融资渠道单一,团队建设滞后,内部治理还需要完善。

此外,四川仪陇乡村发展协会秘书长高向军也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她希望金融创新能有所突破,可以从人民银行获得农业贷款,从而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相关阅读:

国内首个公益小贷交流圈开启 探讨公益小贷之出路

被边缘化的公益小额信贷 如何突破发展瓶颈?

段应碧:公益小贷助力精准扶贫 应得到政策支持

刘冬文:公益小贷打通农村金融服务艰难的最后一公里

杜晓山:公益小贷机构无合法身份 外部环境需改善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