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边缘化的公益小额信贷 如何突破发展瓶颈?

发布时间: 2014-04-30 08:03:24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魏博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公益小额信贷 小额信贷 公益小贷 中和农信 金融扶贫 发展瓶颈 商业性小额贷款

4月23日,“微聚2014:公益小贷之出路”在北京举行。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魏博 摄

4月23日,由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主办的“微聚2014:公益小贷之出路”交流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魏博 摄

公益小贷如何如破发展瓶颈?

针对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面临的种种困惑,杜晓山分析了其外部环境,他认为,将来的政策会不断宽松和支持,目前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法律地位不明显,没有合法的身份,只是个模糊的状态。二是融资的渠道和来源不清晰,很难系统性地、持续性地、制度性地、规范性地得到融资的预期,因此,很难做自己的计划和发展。他希望政府能像支持中和农信一样支持其他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三是缺少资金支持。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面临财税政策等方面的问题,缺少长期的资金支持。他建议,政府先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小型、微型的公益性制度机构,先让他们保存下来,然后慢慢研究出台更好的政策。

谈到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的内部治理,杜晓山指出,第一,要有意愿,公益性小额信贷要有服务于穷人的坚定的意愿,加强队伍的文化建设。第二,要有技能,要注重提高小微贷款的技巧。公益性的产品相对来说一般都比较简单,标准化、规范化,风险也好控制,当发展到高水平时,信息管理系统就很重要了。

杜晓山认为,如果外部环境的问题得到解决,再加上科学的内部治理,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将会有很好的发展。

国务院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曹洪民表示,做小额信贷以公益为目的,但并不意味着把大家做成贫困户。他认为,小额信贷应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现在主要的出路有两条:一是往现代金融方向发展,即银行。二是变成社会企业、NGO、协会。公益小贷机构要注意在治理结构、企业文化、内部风险防控的基础上,把人作为内部管理的核心来解决。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何广文认为,转型成贷款公司,对公益小额信贷机构来说,也不失为一条比较好的路子。小额贷款公司是产权比较明晰的组织或者企业,它有利于走向市场,同时,小额贷款公司现在的融资渠道实际是多元化的,公益小贷机构转型成贷款公司以后可能会增加融资渠道。

作为国内最大的公益小额信贷机构,中和农信的运营模式对其他小贷机构也起着借鉴作用,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冬文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未来的农村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应该与时俱进,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运营管理能力。

公益小贷助力精准扶贫 需政策支持

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表示,近年来,中国的小额信贷机构蓬勃发展,其中公益小贷机构坚守为贫困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宗旨,虽然数量不多,但确实也令人欣慰。农户贷款难,贫困农户贷款难上加难,公益小贷机构工作人员翻山越岭给农户提供几千元的贷款,这种精神值得赞扬。

针对公益小贷机构面临的很多难题,他强调,公益小贷要注重向社会宣传自己,中国的扶贫方式有很多种,公益小贷是对贫困群体提供金融扶贫,但是还有很多人不了解这项公益事业,所以宣传显得尤为重要。他认为,公益小贷机构组织起来成立的国内首个公益小贷交流圈,取长补短,有利于促进这个行业的共同发展。他建议,公益小贷机构之间应互相帮扶、合作,以便更好地为贫困群体提供服务。

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指出,中国扶贫系统面临很大的压力,2020年将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公益小贷积极响应了国家提出的精准扶贫和开发式扶贫的政策,在田间地头、挨家挨户为贫困人口提供服务,在贫困群体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公益小贷机构应该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

相关阅读:

国内首个公益小贷交流圈开启 探讨公益小贷之出路

被边缘化的公益小额信贷 如何突破发展瓶颈?

段应碧:公益小贷助力精准扶贫 应得到政策支持

刘冬文:公益小贷打通农村金融服务艰难的最后一公里

杜晓山:公益小贷机构无合法身份 外部环境需改善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