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民资外资可参股核电建设 -欧盟REACH法规明实施 影响我3万多企业 中国建重点实验室应对 -央行严控外商投资内地房市 把好信贷关 中国房地产还能热多久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就业权利 -中国扩大儿童免疫范围 增25亿购疫苗 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A股均价与历史高点相差1成 内地资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营油企欲打包卖外资 三分格局或变两强相争 商务部促油企整改 -中国存在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商务部三措施稳定肉蛋价格 -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 -07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出炉:清华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数破千万
国家加大社保医疗教育投入 让群众得实惠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3 月 2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改革的不断深化必将推动中国迈开更加坚实的脚步(资料图片)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已日益成为全社会共识。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增长、财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党和政府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发展,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财政投入不断增长,夯实社会发展薄弱环节。

社会保障网络正逐步覆盖全国城乡。继在城镇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不断提高保障标准之后,国家正在农村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全国已有25个省份、2133个县(市、区)初步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509万农民享受低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养老、工伤等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864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6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10235万人,增加1757万人,特别是参保农民工达到2538万人,增加1286万人。

社会保障加强的背后,是中央投入的快速增长。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支出2019亿元,比去年增加247亿元;去年中央财政超收2500多亿元,其中有241亿元用于社会保障事业。

上学难、看病贵问题群众反响强烈,在价格高昂的背后,是政府投入不足、体制机制不顺等深层次矛盾。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综合措施,一方面加大投入,另一方面积极谋划改革,以逐步缓解这两大难题。

财政部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财政教育和医疗卫生支出合计超过60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6%和26.5%。今年中央财政安排教育支出增幅达到41.7%,安排医疗卫生支出增幅达到86.8%。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安排,今年要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这将惠及1.5亿中小学生。而去年国家已在西部地区实施这一政策,并在实际执行中扩大到部分中部地区,共有5200万名学生受益,每名学生每年减负140元至160元。

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不断健全。中央财政在这方面的支出,由去年的18亿元增加到今年的95亿元,明年将安排200亿元。从今年开始,国家对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医疗卫生方面,在已有城镇1.57亿人参加医保、农村4.1亿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基础上,国家不断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并将开始在城镇推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人人享有医保不再遥远。

国家今年要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覆盖范围从去年50.7%的县(市、区)扩大到今年的80%以上,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101亿元,比去年增加58亿元;启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覆盖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儿童、学生和其他没有就业的城镇居民。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在积极研究中。记者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目前医改工作小组已基本完成专题调研任务,正在研究提出符合国情的改革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总的目标是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方便、有效、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认为,党和政府不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让人民群众不断从经济发展中得到实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扎实基础。

 

来源: 新华社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