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广东企业景气走势凸显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特点
――2006年企业景气调查分析
2006年广东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组织实施“十一五”规划,市场驱动对经济拉动作用增强,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正在向集约型转变,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升级,经济社会发展开局良好。企业景气走势也凸显上述特征,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继续向好,消费相关行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工业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企业效益提高,影响企业运行的资金、能源、原材料等外部环境条件进一步改善;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信心普遍提高,企业景气指数再创新高,企业家信心和企业景气两大指数的走势均好于2005年。
一、企业景气走势总体向好
(一)企业景气指数创新高。2006年,广东企业生产经营持续向好,企业景气指数在二季度突破140大关后,三、四季度继续上行,四季度达到144.6,再创新高。全年四个季度生产经营“偏好”的企业分别占46.4%、48.4%、48.7%和50.6%,所占比例逐季增加。与上年同期比,除一季度外,其余三个季度的景气指数均有上升,全年平均企业景气指数上升4.5点,反映全省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稳步向好。各行业景气状况良好,其平均指数除建筑业(126.5)外,其余七个行业均运行于130以上;与2005年比,除建筑业下降3.6点、住宿餐饮业基本持平外,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六个行业的平均景气指数分别上升3.1、8.8、10.1、4.6、7.8和8.9点。各注册类型企业中,国有企业景气指数创新高,私营企业景气状况继续改善,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全年平均景气指数比2005年上升7.4点,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景气指数四个季度均在140以上的景气区间运行,与2005年相比变化不大。
(二)企业家信心普遍增强。2006年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的信心好于2005年。一是信心指数高于上年同期。2006年一、二、三、四季度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37.3、138.2、137.6和141.4,基本呈逐季上升态势,与上年同期比,除一季度外,其余三个季度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均有所上升;全年四个季度的信心指数平均为138.6,比上年上升4.9点。二是信心指数的走势稳步提升。 2006年一、二、三、四季度对宏观经济环境持“乐观”态度的企业所占比例为44.9%、45.7%、45.0%和47.6%,反映出2006年广东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信心逐步增强,与上年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逐步谨慎形成鲜明对比;同时2006信心指数均在137―142的区间内运行,相比于2005年的130―139的区间,波动幅度较小,反映出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看好。
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企业家信心最足,全年四个季度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均保持在160以上,四季度达到172.0的高点;工业企业家信心稳定,其四个季度的信心指数基本在135-140范围内波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家信心指数逐季上升;宏观调控下的房地产业企业家信心在震荡中走强,其前三季度逐季下滑,四季度上升10.4点。与上年比,除房地产外,其余行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均有所上升。
分注册类型看,国有企业的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信心较为稳定,其四个季度的信心指数都在140左右运行,三个季度运行于140以上的景气区间。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信心最高,其四个季度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均在142―147的区间平稳运行。私营企业的老总们对宏观经济环境信心的乐观程度较上年明显增强,其四个季度的信心指数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3.9、14.5、17.2和30.1点。
不同规模看,规模优势仍然存在。大型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平均比中型企业高25.3点,但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差距缩小,仅高4.6点。
二、企业景气走势特点
(一)与消费相关行业景气走势普遍上扬。2006年广东经济发展的市场主导趋势明显,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反映在企业景气走势上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与消费相关的行业景气走势普遍上扬。消费需求的增长首先体现在批发零售业景气上升,2006年一、二、三、四季度广东省批发和零售业的景气指数分别为146.9、150.3、148.0和152.4,均在146―153之间的景气区间高位平稳运行,全年平均景气指数上升10.1点;其次体现在居民外出旅游等出行增多,2006年,全省商务服务业(主要是旅游业)的景气指数除二季度(135.2)外,有三个季度在140左右的景气区间运行,与上年同期比均有上升;虽然受国内油价高居不下的负面影响,但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全年平均景气指数仍然比上年上升8.8点;信息化带动现代通信以及电脑等高科技产品的发展和普及,进而带动全省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景气高涨,2006年该行业的景气指数全年均在164以上的高景气区间运行,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11. 5、8.6、8.9和6.4点。
(二)内源型经济与外源型经济齐头并进。内源型经济中的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景气指数创新高,民营企业景气状况继续提升,外源型经济中的外商投资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景气走势继续保持高位平稳运行。2006年广东国有企业景气走势一路上扬,二季度突破140后,三、四季度继续上行,四季度达到147.1的新高点;国有控股企业的景气指数全年运行于140以上的景气区间,也呈逐季上扬走势,四季度创下了146.1的新高点。民营经济中的私营企业景气状况2006年继续改善,其全年四个季度的景气指数比上年同期分别上升6.5、7.6、6.5和8.5点。
2006年广东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继续保持良好景气状态,其四个季度的指数均稳定运行于140以上的景气区间,与上年比变化不大,表明外资企业对广东经济发展仍然起着较强的拉动作用。从不同行业的出口情况看,工业的国外订货景气指数分别为116.6、127.3、128.4和125.4,前三季度逐季上升,与2005年同期比,二、三、四季度均有上升,平均景气指数上升2.3点;建筑业国(境)外合同景气指数虽然仍在90左右的不景气区间,但是景气走势逐步上行,平均景气指数比上年也上升3.5点;批发和零售业商品出口景气指数二、三、四季度均在100以上的景气区间运行,与2005年同期比,有三个季度呈上升趋势。外资企业的良好景气状态以及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出口的增加,表明广东省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
(三)经济龙头工业企业景气指数逐季上升,结构继续优化。2006年全省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四个季度景气指数分别为132.2、139.6、140.4和143.2,呈逐步上升态势,年平均指数比上年同期上升3.1点。从行业大类看,一是电子信息业、电气机械业等重点行业景气继续高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景气指数从二季度开始,连续三个季度保持稳步上升趋势,平均景气指数达到149.5,比上年上升9.6点;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景气指数四个季度中有三个季度运行于140以上景气区间,与上年同期比,四个季度均有所上升。二是食品制造、医药制造等传统行业景气回升。景气状况曾一度回落的食品加工业,2006年出现好转,食品制造业平均指数比上年上升2.0点,在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下,农副食品加工业景气稳步上升,其平均指数为125.7,比上年上升4.7点;医药制造业景气承接2005年下半年回升的良好趋势继续上升,特别是下半年的三、四季度其指数已经上升到150以上的高景气区间,与上年同期比,除一季度(下降2.4)外,二、三、四季度分别上升15.1、14.7和4.6点,平均指数上升8.0点。三是石油产业链上的相关行业景气走势呈上行态势。2006年在国际油价出现企稳甚至下降的趋势下,广东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的景气指数分别上升到140、125左右景气区间运行,与上年同期比,平均指数上升13.4和5.9点。另外,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在体育、教育方面消费的增加拉动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景气上升,后三个季度其景气指数均上升到155以上的高景气区间;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在下半年电价调整后,受益较大,其二、三、四季度的景气指数均在140以上区间运行,与上年同期比,三、四季度分别上升5.0和11.4点。但是传统的纺织业本年度景气状况下滑,四季度其指数降到97.1的不景气区间。
(四)上市公司企业景气高位平稳运行。2006年广东上市公司四个季度的企业景气指数均在150以上的高景气区间稳定运行,波动幅度在5点之内;与上年同期比,除一季度基本持平外,二、三、四季度分别上升12.9、20.3和5.8点。2006年中国企业通过证券市场的融资额突破3000亿元。宽松的资金面、上司公司实行股权分置改革以及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等因素促进了上市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
(五)企业景气运行质量提高。2006年广东企业在生产和劳动力需求保持良好运行状态的情况下,企业产品(商品)销售状况较好,效益明显上升。一是企业生产总量和劳动力需求景气走势保持良好状态。企业生产(业务)总量景气指数分别为103.6、126.1、130.8和127.0,比上年同期分别稳步上升5.0、3.1、5.4和4.4点;劳动力需求景气指数全年均在110以上区间运行,虽然四季度有明显下降,但全年平均指数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是全年企业效益逐步向好。2006年四个季度该指标的景气指数分别为106.6、118.6、123.3和127.7,呈逐季上升趋势;与上年同期比,分别上升4.5、6.6、10.2和12.6点。一、二、三、四季度反映赢利增加(或亏损减少)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34.6%、42.0%、42.0%和46.7%,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2.6、5.7、3.1和7.0个百分点,反映出企业效益与上年比明显上升。其中,工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行业的企业效益总体情况均好于上年,其企业全年四个季度赢利(亏损)平均景气指数分别比上年上升9.5、15.0、5.8、9.4和12.6点。另据统计,1―11月,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22.7%,增幅同比提高18.7个百分点。
三是企业产销衔接较好。从产品订货情况看,2006年企业产品订货景气走势与企业生产(业务)总量景气走势基本一致,即二季度大幅上升,三季度继续上升,四季度略有回落。产品订货指数除一季度(110.9)外,其余三个季度景气指数均上升到120以上,与上年同期比,除一季度持平外,其余三个季度均有上升。从销售情况看,与上年比,工业产品销售价格景气指数上升4.4点,产品销售量景气指数上升4.2点;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和销售价格景气指数分别上升3.8和5.0点;房地产业商品房销售和商品房销售价格景气指数分别上升11.1和7.3点。从产品库存情况看,工业企业产品库存景气指数四个季度均在124以上的景气区间稳定运行,与上年基本持平;批发和零售业的库存景气指数全年也都在120以上的景气区间运行,与上年比四个季度均有所上升,表明商品流通加快,库存下降;房地产的空置商品房面积景气指数则全年继续在150以上,与上年比,空置商品房面积继续下降。
(六)企业发展外部环境继续改善。一是主要原材料供应紧张及价格上涨情况进一步缓解。2006年,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继续实施,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原材料供应紧张及价格偏高现象进一步缓解,工业全年的主要原材料和能源供应的景气指数运行于120以上的景气区间,与上年同期比,四个季度分别上升11.7、5.2、8.6和2.1点;总体上看,与2005年相比,主要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局面得到进一步的控制,其中工业的主要能源及原材料的购进价格景气指数虽然四个季度仍运行于76以下的不景气区间,但平均景气指数上升3.4点。
二是企业资金状况继续好转。最明显的体现是2006四个季度全省企业的流动资金、货款拖欠、企业融资三个指标的景气指数均同时运行于100以上的景气区间。从企业融资情况看,其指数全年四个季度均在106左右稳定运行,企业融资景气状况达到2004年以来的最好状态,与上年同期比,其指数分别上升5.2、6.7、8.8和4.0点,表明企业融资难问题继续缓解;其中,融资相对更为困难的小型企业、私营企业融资景气指数虽然四个季度仍运行于不景气区间,但平均指数分别比上年上升6.6和5.6点,反映这两类企业融资情况的逐步改善。同时,各级政府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重视以及相关行业法规的出台,使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的现象有所改观,今年广东省企业货款拖欠的景气指数均运行于106以上的景气区间,其中四季度该指标的指数上升4.1点,首次突破110。融资状况的好转和货款拖欠的减少也使企业流动资金紧缺状况逐步缓解,其指数一季度上升到114以上后,继续呈稳步上行态势,与上年同期比,四个季度分别上升4.8、8.3、6.1和4.6点。
(七)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增多。创新是源于市场竞争下的本能反映,创新力决定竞争力,科技创造财富,随着创新资源进一步向企业集中,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2006年广东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景气指数为119.3、12.9、124.9和122.5,呈稳步上升态势,与上年同期比分别上升1.6、4.3、5.4和2.8点,反映工业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比上年稳定增长。其中,制造业科技创新平均景气指数为123.5,比上年上升3.9点,制造业中技术含量高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及计算机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的科技创新景气指数平均为133.1、135.2和145.5,均比上年有所上升。
企业景气走势的上述特点凸显广东经济发展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科技创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成绩显著。
三、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企业投资增长乏力。与消费增长强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投资增幅的回落,2006年全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景气指数虽然仍运行于110左右的景气区间,但是企业反映投资“持平”的比例四个季度均在60%以上,表明企业增加投资不多,基本维持原有水平;随着投资增幅的回落,加上建筑业的建筑材料购进价格二、四两个季度上升明显,2006年虽然全省总体企业景气状况好于上年,但是建筑业景气状况却出现下滑,其景气指数除三季度略有上升外,其余三个季度均比2005年同期下降,全年平均景气指数比上年下降5.9点。广东近年来投资逐年放缓,有其健康理性的一面,但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维持适当的投资强度,尤其是自主创新投入,对于长远发展后劲和区域竞争力意义深远。
(二)资源和环境等制约因素使制造业企业成本仍然居高不下。广东是经济大省和资源小省,特别是近年受国际市场影响深远的传统制造业对环境和能耗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此技工荒、能源压力加大、环保压力急增等直接增加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成本。2006年,广东八大行业中,除房地产业无此项指标外,其余七个行业的企业成本景气指数均在不景气区间运行,制造业四个季度的生产成本景气指数分别为81.4、62.3、66.2、76.0,与上年比,除一季度上升6.7外,二、三、四季度分别下降17.1、9.0和10.5点;由于制造业成本的继续上升直接拉动全省工业平均成本景气指数比上年下降5.9点。另外,成品油在其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制造业企业成本全年平均指数仅为55.7。
因此,企业应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增强对新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积极开发科技含量高同时有助节能降耗的产品,积极致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各级有关部门宜加大对能源原材料供应的调度面、协调和管理,加强对基础原料价格的监控,同时致力于节能降耗和新型能源的开发,增加经济发展的持续性。
四、2007年首季全省企业景气走势基本判断
展望2007年,我国宏观调控将呈现“稳政策、调结构”的新特点,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总体稳定的同时,将把更大的力气用于结构调整,扩大内需,以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给企业良性发展提供了稳定有利的宏观环境。同时,2006年12月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4.8%,制造业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制造业经济总体仍将扩张;2006年四季度,中国消费信心指数达到109.0,比三季度高出2.1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的消费信心指数比三季度高出4.2个百分点,预示着中长期的消费经济将保持增长趋势;来自发展改革委的信息显示,2007年,国家将促进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合理调整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这些给消费相关行业在新的一年里更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随着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使得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被放在突出位置。2007年,国家将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努力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采取的措施包括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适当增加进口等。从长远来看,这些政策措施对于外贸大省的广东经济科学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短期内可能会使部分企业的处境更为艰难。同时,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外贸易摩差增多、央行多次加息等将对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从企业景气走势看,2006年企业家信心和企业景气两大指数双双走强,先行指标中产品订货的景气走势比上年稳步提升,劳动力需求景气平稳运行,这些都是新的一年里全省企业景气走势将继续向好的有力支撑。但是四季度广东省劳动力需求景气指数不仅比三季度下降9.2点,比上年同期也有所下降,预计一季度将继续呈下降趋势,同时企业投资增幅回落,企业成本(特别是工业、建筑业)仍然居高不下,季节因素等将使一季度企业景气走势呈总体上高位平稳,小幅调整态势。
综上所述,初步预计2007年一季度广东企业景气总体走势将继续保持高位平稳运行,企业家信心和企业景气两大指数将分别为141和145左右,与本季基本持平。分行业看,2007年一季度作为经济龙头的工业景气指数将略有下降,“春运”高峰将推动交通运输业景气高涨,假日人们休闲娱乐、消费也会对零售业、旅游业、餐饮业的景气走势上扬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预计2007年一季度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60.2%、零售业占69.9%、商务服务业(主要是旅游业)占52.8%、餐饮业占56.6%,分别比本季上升19.5、8.9、5.1和4.9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