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黄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今晨在北京逝世 享年69岁 黄菊简历 -本周大盘下挫 700个股跌停 阶段调整展开 股市市值一周减少5% -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遭尴尬 实际操作难 新<破产法>细则待出台 -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全文 负责人答问  -无锡宣布恢复正常供水 市民6月份水费半价 水危机谁最该反思  -中国拟5年内建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广州指令性调控垄断企业工资  -36个大中城市肉价大幅大涨 民政部:确保低保家庭生活不受影响  -劳动保障部拟补8千亿养老保险空账 -商务部:外资并购仅占我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 逾4成顺差源于虚报  -石油商业储备发端 中石化奏第一响 核电"十一五"将实现三大任务
2006年四季度辽宁企业景气指数高位上扬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2 月 08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景气指数高位上扬 辽宁省企业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

――辽宁四季度景气调查报告

随着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推进和“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加快,2006年,辽宁省企业持续高位攀升的景气走势令人振奋,乐观的经济环境让企业家更加充满信心。全年平均140以上景气高位和135以上的乐观信心表明辽宁省企业活力不断增强,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向好,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

一、企业经济高位景气运行

据企业景气调查显示:2006年辽宁省企业实现连续4个季度景气高位运行,景气指数分别为135.7、140.5、143.2和142.5,其中第四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同比提高3.7点。调查还显示,宏观经济环境不断改善,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34.1、137.0、135.2和136.4,其中第四季度企业信心指数同比提高6.0点。

1、工业引擎作用增强,“两大基地”马力加大。在景气监测的八大行业中,工业始终保持着引擎作用,工业大省的地位明显。2006年的4个季度,工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37.6、142.9、142.7和144.5,呈逐季攀升态势,全年平均景气指数达142.0,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5点。从构成看,在原材料工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拉力强劲,四季度景气指数达169.3,同比提高17.3点,高出全省工业平均水平24.8点。从装备制造业看,金属制品、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电子机械制造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景气指数均在150以上较高区间,高出全省工业平均水平5―34点。其中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制造业景气指数均在160以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则在170以上更高景气区间。

2、建筑业景气大幅攀升。2006年1―4季度,建筑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22.1、145.9、156.6和151.1,从走势看,下半年比上半年更加景气。从第四季度情况看,尽管进入北方寒冷的季节,但并没收住建设者的脚步,景气指数尽管比气候宜人的三季度有所下滑,但同比仍提高28.4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6点。其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景气指数为152.6,同比提高32.0点。

3、批发和零售业保持景气强势。2006年1―4季度景气指数分别为152.6、148.7、146.1和149.4,年平均为149.2,高出全省8.7点。连续4个季度的高景气走势,说明辽宁省需求旺盛,同时也对全省景气指数提升保持了强势拉力。

4、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领跑全省景气。2006年1―4季度,景气指数分别为154.9、158.6、154.8和158.6,全年平均156.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6.2点,在调查的八大行业中,是唯一保持每个季度景气指数都在150以上高位运行的行业。四个季度中,有3个季度景气指数居八大行业首位,有一个季度位居第二位。可见在各行业中领跑地位明显,对全省景气提升贡献最为突出。

5、房地产景气指数平稳回调。2006年,国家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在房地产行业有所显现。从4个季度房地产业景气走势看,前三个季度呈小幅上升态势,第四季度则大幅回落。从具体数据看,一、二、三季度景气指数分别为129.4、131.2和132.4,二季度比一季度上升1.8点,三季度比二季度上升1.2点,增幅已显回落。第四季度景气指数为117.2,比三季度回落15.2点,比同期减少4.0点。其中土地开发面积、完成投资情况均比同期减少。

6、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服务行业景气平稳。从2006年1―4季度交通运输业景气特点看:有起有伏,平稳上升。四个季度景气指数分别为127.1、118.6、143.3和134.1,从中可以看出,二季度明显下滑,三季度大幅攀升,而四季度又呈回落,但三、四季度景气状况明显好于一、二季度,其中第四季度景气指数同比提高12.9点。受季节气候等因素影响,住宿餐饮业景气走势呈前增后减,两头低、中间高的景气特点,总体仍好于去年同期。1―4季度的景气指数分别为117.9、131.9、144.5和121.1,前三季度明显上升态势,尽管第四季度比三季度下降23.4点,但仍比同期提高15.8点。

7、股份制企业彰显活力,国有企业景气一路走高。景气调查显示,在各注册类型中,股份制企业和国有企业持续保持较好的生产经营水平,股份有限公司企业1―4季度景气指数分别为142.1、138.4、144.8和158.6,四个季度景气指数平均保持在146的良好景气区间。其中第四季度景气指数同比提高10.3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6.1点。从各主要行业情况看,工业景气指数为151.7,同比提高7.4点;批发零售业景气指数为189.8,同比提高14.0点;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业景气指数为153.1,同比提高8.5点;国有企业1―4季度景气指数分别为141.4、151.7、154.9和146.6,四个季度平均景气指数为148.7,是近年来最高的,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2点。从走势上看,第四季度尽管比二、三季度有所回调,但仍比同期上升2.9点。从各行业国有企业景气情况看,工业为160.1,同比提高8.1点;建筑业为151.9,同比提高12.3点;交通运输为148.3,同比提高12.8点。

8、大型企业强力支撑。从不同规模看,2006年拉动全省景气指数提升的功臣当属大型企业,1―4季度景气指数分别为165.4、168.0、164.4和164.8,实现了每个季度都在160以上较高的景气区间。四个季度平均景气指数为165.7,平均高出全省水平25.2。这也反映出辽宁省经济的增长点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身上。从不同行业的大型企业景气情况看,工业为160.8,同比持平;建筑业为168.2,同比提高40.3点;批发零售业为189.4,同比提高13.1点;住宿餐饮业为184.9,同比提高80.0点。

二、企业家信心稳定增强

景气调查显示:2006年四个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平均稳定在130以上,达到136.4。四个季度分别为134.1、136.9、138.2和136.4,呈平稳上升趋势。其中第四季度信心指数同比提高5.9点,表明企业家信心稳定增强。

1、主要行业企业信心稳步提升。2006年第四季度,工业企业信心指数为136.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3点,同比提高5.9点;建筑业信心指数为134.8,同比提高19.9点;批发零售业信心指数为142.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2点,与同期基本持平;房地产业信心指数为134.5,同比提高0.9点;住宿餐饮业信心指数为123.4,同比提高15.2点。

2、股份制企业信心高涨,国有企业信心进一步增强。2006年第四季度,股份有限公司企业信心指数为148.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2点,同比提高9.2点。国有企业信心指数为136.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4点,同比提高3.7点,国有控股企业信心指数为142.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8点,同比提高4.0点。从其他注册类型看,集体企业信心指数为122.7,同比提高6.0点;有限责任公司企业信心指数为137.4,同比提高1.8点;外商投资企业信心指数为119.2,同比提高10.1点。

3、大型企业信心高位攀升。2006年第四季度,大型企业信心指数为149.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8点,同比提高2.6点。其中:大型工业企业信心指数为143.0,同比提高2.4点;大型建筑业信心指数为155.7,同比提高18.9点;大型批发零售业信心指数为182.8,同比提高6.5点;大型住宿餐饮业信心指数为171.1,同比提高75.1点。

三、企业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1、生产、销售同步提高。从生产情况看,2006年四季度(下同)工业生产指数为133.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6点,同比提高24.2点。其中:制造业生产指数为133.4,同比提高25.0点。原材料工业中的黑色冶金及装备制造业中交通设备、通用设备制造等行业生产指数大幅上升。建筑业建筑工程量指数为139.0,同比提高12.3点。其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工程量指数同比提高5.2点,建筑安装业工程量指数同比提高42.2点。从销售情况看,工业产品销售指数为132.6,同比提高21.0点;建筑业工程结算收入指数为167.2,同比提高18.8点;批发零售业销售指数为144.0,同比提高4.8点。

2、订单充盈,出口增加。从企业订单情况看,全省企业订货指数为125.2,同比提高11.9点。其中:工业订货指数为132.4,同比提高11.7点;建筑业订货指数为124.9,同比提高23.3点。从不同注册类型看,国有企业订货指数为126.9,同比提高14.6点;有限责任公司企业订货指数为128.6点,同比提高6.7点。从不同规模看,特大型企业订货指数为166.3,同比提高36.7点,大型企业订货指数为137.8,同比提高9.6点。从企业出口情况看,工业国外订货指数同比提高10.0点,其中制造业国外订货指数为107.9,同比提高12.5点。批发零售业国外订货指数为111.6,同比提高9.4点,其中:零售业国外订货指数同比提高14.7点。

3、盈亏状况继续改善。全省企业盈亏指数为128.0,同比提高11.4点。在八大行业中,除交通运输和住宿餐饮业盈亏指数不景气以外,其余六大行业盈亏状况均有所改善,其中工业盈亏指数为129.4,同比提高9.9点。建筑业盈亏指数为152.8,同比提高8.8点。批发零售业盈亏指数为137.2,同比提高10.7点。房地产盈亏指数为119.3,同比提高11.2点。社会服务业盈亏指数为106.0,同比提高31.8点,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业盈亏指数为174.4,同比提高16.4点。国有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盈亏指数均同比提高,大型企业上升更快。

4、固定资产稳步增长,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全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为123.3,同比提高6.6点。其中工业投资指数为126.8,同比提高6.1点,工业科技创新投入指数为137.9,同比提高10.0点。建筑业投资指数为113.0,同比提高25.1点。交通运输及仓储邮政业投资指数为152.6,同比提高21.9点。住宿餐饮业投资指数为119.0,同比提高14.6点。从不同注册类型看,国有企业投资指数为146.0,同比提高18.8点,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投资指数为110.8,同比提高8.3点;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指数为126.0,同比提高22.8点。从不同规模看,大型企业投资指数为129.7,同比提高24.5点。

5、企业用工需求上升。全省企业用工需求指数为104.0,同比提高5.0点。社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国有企业及大型企业用工需求上升较快是用工需求的主要特点。从行业看,工业用工需求指数为104.8,同比提高3.0点;交通运输业用工需求指数为104.3,同比提高7.2点;批发零售企业用工需求指数为104.5,同比提高7.2点;社会服务业用工需求指数为109.5,同比提高23.3点;住宿餐饮业用工需求指数为114.2,同比提高14.8点。从不同注册类型用工需求情况看,外商投资企业用工需求111.8,同比提高9.2点;国有企业用工需求指数为107.8,同比提高12.1点。从不同规模企业看,中小型企业用工需求指数为102.8,同比提高4.5点;大型企业用工需求指数为110.3,同比提高10.3点。

四、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1、企业融资仍比较困难,流动资金依然紧张。近年来,企业融资难、资金紧张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并未有根本性的改善。调查显示,2006年四个季度,企业融资和流动资金情况始终处在不景气状态。第四季度,在调查的八大行业中,除批发零售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业企业融资和流动资金情况比较景气以外,其余6个行业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融资难和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其中住宿餐饮业、社会服务业、房地产业等行业融资和流动资金景气指数在80以下的不景气区间,距景气临界值100差距很大。从不同企业规模看,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更大,资金不足问题更为严重,融资和流动资金景气指数分别在70左右,处在很不景气区间。

2、建筑业、住宿餐饮业等行业货款拖欠问题比较突出。据企业反映,2006年第四季度在八大行业中,有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业和住宿餐饮业等4个行业存在货款拖欠问题。其中建筑业除第一季度外,连续3个季度出现拖欠;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业和社会服务业则连续4个季度存在拖欠;住宿餐饮业则有3个季度存在拖欠,下半年连续2个季度出现拖欠。从不同规模看,小企业货款拖欠问题比较突出。值得注意的是,装备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通用设备、电气机械、仪器仪表等行业也存在货款拖欠问题。(国家统计局)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相关文章:
2006年四季度集体企业、采矿企业景气指数回落
06年四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39.4 同比增7.7%
2005年一季度全国及31个省市区企业景气报告
2005年二季度全国及31个省市区企业景气报告
2005年三季度全国及31个省市区企业景气报告
2005年四季度全国及31个省市区企业景气报告
2006年一季度全国及31个省市区企业景气报告
2006年二季度全国及31个省市区企业景气报告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西气东输首批气田建成 可供气30年80多城市受惠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