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民资外资可参股核电建设 -欧盟REACH法规明实施 影响我3万多企业 中国建重点实验室应对 -央行严控外商投资内地房市 把好信贷关 中国房地产还能热多久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就业权利 -中国扩大儿童免疫范围 增25亿购疫苗 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A股均价与历史高点相差1成 内地资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营油企欲打包卖外资 三分格局或变两强相争 商务部促油企整改 -中国存在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商务部三措施稳定肉蛋价格 -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 -07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出炉:清华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数破千万
中国80后消费调查:消费与收入不协调引发担忧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1 月 31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2006年,中国市场上为一个叫“80后”的群体而刮起的年轻化风潮,似乎是以往任何一年都无法比拟的

一些世界知名品牌不惜放下更为广大的客户群,转而针对“80后”一代,重新制定在中国的市场策略

“80后”一代真的是商业金矿吗?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2007年1月29日播出节目《“80后”消费调查》,以下为节目内容。

2004年2月,当《时代》周刊亚洲版将一位叫春树的,酷酷的中国少女作家搬上封面,“80后”这个概念也第一次出现在了主流媒体上。然而从当时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来看,大家似乎并没有发现其中可能蕴藏的商业价值。不过此后仅仅一年,当这本杂志再次将李宇春作为中国“80后”的代言人,推上封面的时候,所谓“80后”,也就是中国1980年以后出生的这代年轻人,已经俨然成了一座巨大的商业金矿。尤其是最近几个月,一些世界知名品牌开始加快了他们开掘这座金矿的速度,有人甚至预计,2007年将是“80后”商业概念大行其道的一年。到底“80后”是怎样一个人群,他们真的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整个市场吗?

一 “80后”消费与收入不协调引发担忧

2006年,中国市场上为一个叫“80后”的群体而刮起的年轻化风潮,似乎是以往任何一年都无法比拟的。为了这个年轻的群体,一些世界知名品牌不惜放下更为广大的客户群,转而针对“80后”一代,重新制定在中国的市场策略。虽然世界某时尚腕表品牌(SWATCH)将消费者圈定为8岁到80岁的整个消费人群,但它在中国地区邀请的首位形象大使,还是选择了“80后”偶像李宇春;而全球某著名饮料品牌(可口可乐)也选择了与时下最受“80后”欢迎的一家网络游戏合作,拍游戏广告,搞互动活动,一时间该品牌备受“80后”追捧。

与此同时,国内一些商家也开始以明确的姿态向“80后”消费群体招手。2006年12月,联想专门针对“80后”人群推出的“粉时尚”系列手机大规模上市。联想手机第一次放弃了它一贯使用的商务形象,主打时尚概念和网络娱乐概念。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联想移动总经理刘志军:“能不能很好地能够服务于这一代‘80后’这一代的年轻人,实际上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了这个手机是不是能够流行。所以我们就是,要针对这一代的年轻人来做这个非常好的设计,在时尚的外观、在这种娱乐的功能上来做设计。”

联想集团总裁兼CEO比尔·阿梅里奥:“由于他们对消费有如此高的要求,所以可以在这个产品创新上为他们进行服务,把最先进的技术放到这些产品当中来。”

“粉时尚”的名称来源于“80后”惯用的网络用语,“粉时尚”就是“很时尚”,而联想的整个营销策略也完全针对“80后”年龄层实施,他们不仅要求产品设计和营销人员全面体验“80后”生活,其广告投放也更集中在网络上,宣传重点也不再选择公共卖场。

联想集团副总裁兼联想移动营销系统总经理毛智慧:“我们在这个,校园,就是年轻人非常集中的这个地方,就全国有15个城市,175所高校,也进行寻找‘粉时尚’的这样一系列的活动。”

国内金融领域面向“80后”推出的产品在2006年也让人应接不暇。仅招商银行就接连推出了两款专为“80后”职场新人和在校学生设计的信用卡,其中,hello kitty卡10月份推出仅21天就发售了6万张。

招商银行副行长唐志忠:“今年呢(2006年),我们还推出了MSN卡,这是针对办公室群体来推出的一张卡,这个也是非常受欢迎,推出来时间不长,现在也发行了有六十几万张了。”

曾撰写过多篇《解读“80后”消费密码》文章的市场及公共关系专家林景新告诉记者,目前中国的“80后”一代拥有大约2亿8千万的潜在消费人群,而这一代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的膨胀速度,也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因此商家们纷纷选择“80后”设计产品,推广品牌,是市场必然的选择。像动感地带2006年依靠与NBA合作、举办街舞大赛、动漫大赛等一系列80后喜爱的活动,使其品牌价值迅速提升,就是个例子。

宣亚国际公关公司顾问林景新:“我们所看到它的一个宣传语,它的品牌的推广,它的产品的设计,可以说全部都是围绕着‘80后’的特点来做。它在北京举行了一场周杰伦的一个演唱会,所有参会的全部是M—zone人,就是它这个动感地带的这个消费群体,也就是说,它动感地带想去传递的是说,我这个品牌是为你们而造的,我所想传递那种感觉是酷、新潮、潮流。”

二 伴随着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80后

说起“80后”,其实我们并不陌生,由于颠覆了传统中国人的成长模式,韩寒、郭敬明等“80后”作家的一夜成名,曾引发过激烈的争论;而随着姚明、刘翔等一批“80后”新偶像的诞生,这个群体也以他们冲劲十足的朝气,和与众不同的个性,吸引着整个社会关注的目光。

这些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人,目前正处在17岁到26岁之间,他们要么还在读大学,读研究生,要么刚刚开始工作两三年。他们真的是像前面专家所说的,消费能力惊人吗?他们真的有能力改变产品的设计方向,真的能成为市场流行的指标吗?我们的记者也对他们进行了一番调查。

1984年出生的燕子,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平日里,燕子是动感地带的忠实会员,对于各种动感地带为会员设计的活动,无论花钱多少,她几乎都会参加。

燕子:“比如说我平时经常上网的时候,会跑到动感地带的网站上,去看一些它最新发布的一些消息。比如说前段时间潘玮柏在京开展了一次演唱会,全都是由M-ZONE人的用户才可以参加的,我觉得这些都是我们的特权,所以我一般都会经常参与这些活动的。”

燕子说,她是典型的“80后”,只要有时尚新鲜的产品问世,她都想尝试一下,这也让她花了不少钱。

燕子:“平时会花一些钱,用来买衣服了,买一些特别时尚的小饰品,还有大件的就是买一些数码类的产品。日常生活中,还需要在网络上的花费,就是上网需要花费一定的,需要花一些费用。”

燕子是伴随着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80后一代,平时她和她的朋友们交流的主要方式就是上网,所以有关网络的消费是他们生活里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记者:“平时咱们在QQ秀上这些东西得花多少钱?”

燕子:“就是这个QQ秀有三、五块钱的,十多块钱的,价钱都不等,主要是看你喜欢什么的QQ秀作为装饰,然后花不同的价值去买它。”

记者:“那它对你来说有什么价值?又不能穿在身上。”

燕子:“但是我觉得,现在就是,因为我们年轻人上网的时间会比较多,然后我们QQ,基本上成了我们日常交流的一种方式,我们就希望,在网络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展现出我们,特别好看,特别漂亮的一面。”

燕子经常在网上买衣服和数码产品,吸引她的并不仅仅是相对便宜的价格,更主要的是网上的时尚产品更新速度更快,种类也比市面上多。

燕子:“主要它的那个品种是特别的多的,然后比如说衣服什么的,可以找到各种不同款式的,特别特别时尚的,特别好看的一些东西,并且我觉得通过网络购买东西特别便捷。”

至于每个月会在网上买多少钱的东西,燕子说她没记过帐,所以也算不清了。但一讲到每次逛街掏到的宝贝和逛街的乐趣,燕子眼里又闪烁出兴奋的光芒。前段时间看重的一款新推出的笔记本电脑就让燕子爱不释手。

燕子:“当时我觉得就是已经,这个台式电脑就是足够我平时上网需求的,但是我又犹豫再三,我就觉得那个笔记本好像一看就特一见钟情,特别喜欢,再加上又是苹果的本子嘛,就一直特别喜欢苹果的这个牌子,然后我就毅然决然地,最后刷卡,把它给买掉了,买上了。”

燕子说很多“80后”都像她一样,常常因为自己喜欢或支持某个品牌就去消费,哪怕是重复消费也无所谓。

燕子:“我觉得对于我来说消费,就最主要的是这个东西是不是我喜欢的,就是它有可能是特别昂贵的牌子。但有可能是街边小店的一些比较廉价的货物。”

这样的消费观念,也许和燕子这代人都是独生子女有很大关系。

燕子:“我们这一代也都是从小就得到父母、长辈宠爱的一代,大多数人身上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就是喜欢想要的东西啊,然后家长、长辈都会尽可能地去满足。可以有一定的收入的时候,我们的消费观更是,就是自主消费,特别随意的一种消费。”

三 超过四成的“80后”把“时尚元素”列为首选

一些媒体评论说“80后”是“物质化的一代”,他们是吃着零食,看着广告和动画片,玩着网络游戏长大的,因此对于世界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记忆,而对于品牌他们也有着自己不同的认知。那么,燕子让我们看到的是个别人的消费状态,还是“80后”的普遍现象呢?他们的消费行为又对市场产生了哪些影响呢?《中国财经报道》记者通过街头随机调查和网络问卷,对100名“80后”青年进行了一次消费调查,并请他们为我们展示了自己的时尚装备。

“80后”青年:“手机也是前两天刚买的。”

“80后”青年:“包包是那叫什么来的?法国的一个牌子,朋友送的,一万二。”

对于“你最看中产品的哪些元素”这个问题,我们的调查中,有超过四成的“80后”把“时尚元素”列为首选。同样的调查结果也出现在零点公司对“80后”群体的调查中: “80后”消费特点——时尚为先,乐于消费。根据零点的调查,“80后”群体乐于购物的特征位列所有人群之首,他们对时尚的追求远远超过上几代人。

北京零点指标信息咨询公司媒体公关辅理张贤:“职场新人和现在在校的这些学生群体,他们两个是所有人群中间,在追求时尚上是最突出的两个群体,这个职场新人他们的得分38分,学生群体是28分,都是最高的。”

那么,“80后”们“最热衷的消费项目”又是什么呢?

“80后”青年:“买一些小衣服呀,比如说围巾啊,耳环啊什么的,都挺喜欢的。”

“80后”青年:“衣服,服装。”

“80后”青年:“像数码像机、手机,对这些比较感兴趣,电脑硬件什么的也比较感兴趣。”

“80后”青年:“服装,还有电子产品都有。”

根据我们的调查,“80后”群体平时最乐意消费的五个项目分别是——服装、电子产品、娱乐消费、创意产品和动漫商品。而对于“近期你最想拥有的一件消费品”这个问题,有差不多半数的“80后”,选择了手机、数码相机、MP3、笔记本电脑以及PSP之类的电子产品。零点公司的调查同样显示,“80后”们对电子产品时尚需求的渴望,促进了这些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

北京零点指标信息咨询公司媒体公关辅理张贤:“原来好像时尚产品只是,主要是时装,然后每年有新的这个时装发布会,实际上现在你可以看到,就是每一年,比如手机,也会推出非常多的那个新款式,还有新功能,实际上就是说数码产品本身也非常具有时尚产品的这个特点。”

根据零点的调查,目前已经工作的“80后”青年,其月生活支出是所有人群中最高的,平均月支出每人为1180块钱。

“80后”青年:“ipod nano 60G的,想换一个。”

记者:“大概多少钱?”

“80后”青年:“3000左右。”

记者:“3000多呢?”

“80后”青年:“对。”

“80后”青年:“相机,好贵的。”

记者:“大概多少钱?”

“80后”青年:“6000多块吧。”

而这一现象也不只是中国才有,记者调查采访发现,美国、日本、英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也都出现了类似的现象。美国社会学家将二战后每十年作为一个代际来划分人群,1980年以后出生的美国年轻人被划归为Y一代,他们更为年青,更为富有,个性也更不愿意随波逐流。

联想集团总裁兼CEO比尔·阿梅里奥:“在美国现代的这些年轻人被称作Y一代。他们是婴儿潮一代的子女,那么他们现在也是处于这个领导消费潮流最前端的那些人。”

不久前曾推出《超级80年代》特刊的《城市画报》执行主编李晖也支持了这种观点,他认为,上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都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信息快速膨胀,富裕阶层大量涌现,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处在这个时期。

《城市画报》执行主编李晖:“物质丰富了,经济发展了。他们成长环境里没有受到经济压力,可以说不会有温饱的问题去困扰他。还有因为他成长过程中接触到很多物质化的信息,其实,包括西方的那种潮流啊,品牌啊,这些对他们影响都很大,所以,应该是这一种环境造就了他们的某些消费的特征。”

“80后”最与众不同的消费特征之一,也许就算是有关网络的消费了。

“80后”青年:“基本上每天都上网吧,一天三、四个小时。”

“80后”青年:“我们生活现在有四样东西最重要。第一样是学习,第二样是上网,第三是吃饭,第四是睡觉。”

“80后”消费特点——网络成为消费宠儿。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关网络的消费项目几乎已经成为“80后”人群的一项固定支出,仅网络游戏一项“80后”们的月平均支出就在160元左右。

“80后”青年:“比如今天一天休息,那我一天都可能上网。”

“80后”青年:“反正离了网络是不太行,生活当中运转不出来。”

“80后”青年:“五百块钱左右,包括那些点卡之类的。”

北京零点指标信息咨询公司媒体公关辅理张贤:“这个群体,对于网络购物相对来说,也是比较热衷的,其中有10.7%的人表示说,网络购物是他们日常购物的主要方式,而且有14.6%的人愿意说以后,他把这个网络购物作为自己的日常购物的主要方式。”

也许正是因为网络在“80后”的生活里占有重要的地位,商家们也开始改变营销手段。

宣亚国际公关公司顾问林景新:“营销模式一定要适应的,因他而变,因这群人而变。他们喜欢上网,网络是一个无边无际的大海。而对企业来讲,如果抓住得好,应该手段其实,网络营销的手段非常多。”

他们几乎不看报纸,他们大多只相信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在记者的接触中,几乎每个“80后”年轻人都张显出独特的个性。然而有一点却是共同的,他们在消费时非常看中品牌。80后消费特点——对品牌极为挑剔、品牌忠实度高。在他们的心目中,好的品牌不仅要质量上乘,还需要有个性,不仅要包含时尚和流行的元素,最好还能历史悠久,这些品牌的广告必须抢眼,包装也需要到位。

《城市画报》执行主编李晖:“品牌忠诚度、对品牌的认知、对品牌的感情可能跟上一代人非常不一样,还有他们会认为品牌给他们带来的附加值是他愿意花很多钱去为此支付的。但是,可能我们上一代人在父母的教导下是认为比如说物美价廉、质量有保证这样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可能这个品牌背后所蕴含的那种文化意味,或者就是说它所代表的品位啊,潮流啊,对于80年代的人可能会更重要。”

随着新一代人登上社会主流舞台,他们对经济的影响也必然出现。美国婴儿潮一代在他们的青少年时期曾促使美国大量开设快餐店,促成了美国娱乐业电视肥皂剧的兴起;而当他们结婚并打算买点地产的时候,则造就出庞大的美国中产阶层。即便是步入中年,婴儿潮一代也没有放弃对物质和个性的追求,这使得美国国民经济保持了8年的繁荣发展。

应该说,婴儿潮一代全面影响和塑造了美国经济,而当他们的子女,被称为Y一代的新人逐渐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市场又发生了改变。根据美国零售业联盟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Y一代新人影响了其家庭81%的着装购买决策,而在汽车的选择上他们也拥有52%的决定权。

中国的“80后”和美国的Y一代几乎是同龄人。投资银行百富勤曾预言,从现在到2016年,将是中国的消费繁荣期,中国“80后”独生子女正步入成年,而且正在成为消费的主力,他们引领着音乐、互联网、数码产品的气候,短信、彩铃都是他们带动起来的。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80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对新技术发展的推动力不可小视。

但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差不多有六成的“80后”都表示,他们从来不储蓄,基本上是有多少花多少。所以问题就来了,这些“80后”中年龄最大的,通常也只不过工作了两三年,收入并不高,那么这些庞大的日常消费开支,他们是怎么负担的?他们能负担得了吗?稍后,我们继续来看“80后”们的故事。

四 “80后”也有很多并不太实际的想法

前面节目中出现的“80后”女孩燕子已经大学毕业半年多了,但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她还在找工作,而且并不太急于去挣钱。难道她不担心自己的生活吗?我们不妨接着来看燕子的故事。

燕子大学毕业以后,曾经找到过一份工作,可工作了几个月后,燕子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份工作,于是就辞职了。

燕子:“做得也可以,但是我觉得不顺心,所以我就辞掉了,然后现在我打算通过网络,发了一些简历,打算再找新的工作。”

虽然暂时失业,但燕子却似乎并不太着急,即便是接到一些公司的面试通知,从她的脸上也看不出非常欣喜的感觉。

燕子:“就是我们这个80后的人的一种特点,就是做东西也是喜欢的就做,不喜欢的就不会去像以前的人那种,特别强迫自己去做一些什么东西。”

燕子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因为失去工作而改变,尤其是多年来形成的消费习惯,让她不得不开始动用自己的积蓄了。

燕子:“前段时间工作,就是还积攒了一定的积蓄吧,但是钱也不多了,所以现在的花费还得,还得依靠父母给予一些的生活费。”

燕子说,她现在也算是一名“啃老族”了。所谓“啃老族”,就是指靠吃自己的老本或者花父母的钱过日子的年轻人。现在,她每个月固定支出的生活费在1200块钱左右,主要包括在北京租房子的钱、吃饭的钱、网费、电话费、交通费和水电费。另外还有一部分不固定的支出,主要是买衣服和各种电子产品。燕子说,她的积蓄其实只有1万多块钱,已经花完了,现在的生活费和零花钱基本都是父母给的。

燕子:“平时比如说QQ秀啦,彩铃啦这些,这些小的费用积攒起来,基本上每月零花钱至少要一千多块钱吧。”

当记者问燕子,既然生活压力这么大,为什么还要负担彩铃这类并不很实用的消费品时,燕子的回答也很干脆。

燕子:“因为它每个月消费也就五块钱嘛,就是价钱也不是很高,选择一个特别有趣的、幽默的那种彩铃,可以给每个给我打电话的朋友,带来一种特别愉快的心情,我觉得这种消费是特别值得的,并且我的彩铃更换也是比较频繁的,我喜欢常换常新,给人一种时时新鲜的一种感觉。”

周末,燕子去看望仍在学校读研究生的男朋友,谈到两个人未来要承担的经济负担,燕子说,其实他们两个都知道压力会很大。

燕子:“我现在这个阶段还在找工作,工作不是特别稳定,然后我男朋友,他现在正在读研究生,还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够毕业,在这个过程中,就是我们的,我们的主要的经济来源,还要依靠父母。我们会考虑将来,以后会考虑到以后要买房、买车这些压力会随之而来越来越大的。一直有个愿望,就是能在北京,能够稳定下来,有自己的房子,然后把自己的父母接过来,并且随着父母的,就是年纪已经,他们已经逐渐年老了嘛,就是我会越来越有一种想独立的欲望,我想尽快地能够经济独立,因为他们就是逐渐年老了,再给我们提供很多的零用钱和日用消费的话,对他们来说也会逐渐有压力的。”

可是对于怎么减轻父母的负担,燕子还没有特别具体的计划。燕子说,她周围的同学和朋友,毕业以后能完全独立生活的并不太多。

燕子:“即使有些同学,有些同学已经工作稳定了,有相对来说比较,比较好的报酬,比较丰厚报酬的同学吧,好像我跟他们聊天的时候说,家里面现在依然还要给贴补零用钱。”

记者对100名“80后”青年进行街头调查和问卷调查时也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80后”,即便走上了工作岗位,在生活上也还在依靠父母。

“80后”青年:“生活费是父母提供啊。”

“80后”青年:“那当然是家里、父母。”

“80后”青年:“如果我妈、我爸愿意给我的话,我也要。”

记者调查显示,有七成左右的“80后”,依然在靠父母提供的生活费和零花钱生活;其中,每个月仅购物就要花掉一半以上生活费的超过了4成;而在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80后”当中,每个月因消费而要花掉自己大部分工资,还必须要靠父母贴补生活的人,也占到了将近4成半。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入不敷出,这些“80后”在回答“最近最想拥有的一样消费品”时,仍有半数左右的人列出的消费品,其价值要高过他们当月的收入。其中还有将近2成的人说他们最想买的是汽车,有的甚至提到了奔驰、宝马等高档汽车。

独立生活都还没有做到,又怎么去支撑如此庞大的消费!拿着父母的钱去购物,去娱乐,去享受,这些状况,又有多少商家知道呢?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些年轻人有可能很快就能找到他们喜欢的、理想的工作,并且抵达成功的彼岸,不再当“啃老族”。但事实上,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不少“80后”尽管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自信,但对于未来的择业和收入预期,也有很多并不太实际的想法。

如果他们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可还继续这样消费、生活的话,这中间又有多少潜在的风险呢?

五 “80后富翁”的神话不断出现

刚刚过去的2006年,“80后富翁”的神话不断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光是身价过亿的“80后”CEO就出现了四个:李想、戴志康、茅侃侃、高燃,他们不仅迅速成名,而且也成了“80后”们心中的英雄和偶像。也许正是因为看到了太多同龄人一夜成名的故事,眼下越来越多的“80后”,相信只要坚持自己的兴趣和梦想就能成功。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即使已经拥有了稳定的工作,可依然打算更换工作或者准备自主创业的“80后”职场新人,占到了四成。七十年代出生的李晖,在与“80后”同事的合作中,也发现了这个特点。

《城市画报》执行主编李晖:“比如说他觉得我在这里做这件事,他没有做好我要在这里长期做下去的想法和准备,好像说反正我就是做一段时间,觉得不好玩或是什么原因我就去做别的了。这种想法的人比较多吧。”

那么,选择自主创业的“80后”们就真的能个个成功吗?两年前为了梦想毅然放弃在某著名男装品牌做设计师的张啸吟,就是“80后”当中自主创业的一员。现在的他已经在北京、上海、杭州开设了三家自己的玩具创意工作室,他设计的这只名叫陈幸福的玩具小猫也颇受“80后”的喜爱。不过,对于自己的创业过程,张啸吟说,其实风险是非常大的。

张啸吟:“当时说实话,我所有的钱都扔进去,然后大家都看到,就是我们都没有赚钱。因为这种产品或者说这东西其实它利润很小,今年也是适当提高一些价格,就是因为利润太小了,我们很有难度其实。”

张啸吟说他以前特别能花钱,吃、喝、娱乐、买新出的电子产品,他从来都没眨过眼,可自从开了玩具工作室,就不能这样消费了。

张啸吟:“现在消费最大的其实就是在陈幸福这部分上消耗是最大的,因为每个月收入都要再投入进去让它壮大,可能原料的钱、买料的钱,还有就是店铺和一些工人的费用。”

最近,让张啸吟最头疼就是有人在仿造他的小猫,维权的问题更让他感到了创业的艰难。张啸吟说,如果有机会,他也不排除回到原来的工作中去,只是再过回领工资的日子,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适应。

张啸吟:“说实话,我对物质生活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和张啸吟相比,眼下还有相当一部分“80后”年轻人梦想着踏入娱乐圈,他们频繁地穿梭于各种选秀活动,不惜辞掉工作,甚至到处借钱来支付路费和报名费。

红楼选秀女孩:“我初赛应该,我不知道我选上没选上,反正当时评委挺满意的,说我的搭配啊,还有我的气质各方面都特满意。真如果选上的话,他按片酬算的话,比我这个每月工资高。”

1986年出生的VAE一直的梦想,就是期望能通过网络这个媒介,让某家唱片公司发现他的歌唱实力。为了能成为歌星,还在上大学的VAE不仅说服父母帮他购买了全套的录音设备,而且为了造型、拍宣传照他从不在乎花了多少钱。

网络歌手VAE:“往网上传歌,甚至就是自己宣传,跟朋友宣传,其实我觉得很好啊,有梦想就闪亮嘛。”

然而,尽管已经在网上小有名气,但至今还没有一家唱片公司和他联系。《城市画报》的李晖曾在文章中将“80后”形容为“中国成功最快的一代人”,但她认为,不考虑未来的生活风险,不计成本地为梦想而投资,而消费,对“80后”来说是危险的。

《城市画报》执行主编李晖:“现在相对来说是机会更多了,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了,但是这并不等于就是说因为这个多了就再往里投资太大,我觉得是不太理智的。”

完全凭借喜好来决定职业,无疑提高了“80后”们的就业风险,而频繁更换工作,也会给他们的收入预期带来更多的不稳定因素。

从这个角度看,“80后”们的收入,和他们表现出来的惊人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的确有些不协调。而这种不协调,也很可能会把更大的经济风险,带给他们自己、他们的家庭,甚至是整个社会。

六 “80后”使用信用卡的比例非常高

《中国财经报道》在对100名“80后”青年进行消费状况调查后发现,他们选择的消费付款方式,使用信用卡的比例非常高。在已经工作的“80后”当中,有5成半的人表示他们会刷卡;而在校的“80后”中,信用卡的使用比例也将近5成。然而,对于万一还不上款的后果,其中只有一半的人知道不良信用记录可能会影响自己未来的生活。

“80后”青年:“这我不太知道。”

“80后”青年:“哦,我知道,我们宿舍经常在说呢。”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的王晓蕾告诉记者,我国个人信用信息管理基础数据库已经开始启用。这个系统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不管是学生、青年还是老人,只要你有不良的信用记录,肯定会对你的未来造成影响。比如一些“80后”今后几年在买房、买车的贷款问题上,可能就会遇到麻烦。

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王晓蕾:“在你原有的债务还没有还清楚的情况下,银行在是否给你再发放新的贷款,那么在这个问题上他会很慎重的。就是说明你这个人,对合同的这种诚信是有问题的,那么商业银行对这种情况可能会更严厉一些。”

据王晓蕾介绍,前段时间中国人民银行和教育部已经专门为“80后”制作了一部专题电视片,帮助他们提高信用意识。不过,王晓蕾认为,仅靠他们的宣传还远远不够。

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王晓蕾:“我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就是这个‘少年成则中国成’那么就是‘少年兴则中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所以如果说现在的大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守信的群体的话,那么对于中国未来的信用社会的建设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

对于“80后”的消费和收入不相协调的问题,社会学者周孝正也提出,抛开是不是过度消费不谈,单就“80后”一代未来要面对的421家庭问题,现在他们的消费状况就足以让大家为他们未来的压力担心了。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独生子女结婚可以养两个孩子了,也就是说他们上边至少有4个老人,他们底下有可能有两个孩子,也就是说,独生子女这一代人的赡养的系数或者是抚养的系数都比较大。”

周孝正认为,眼下的问题并不在于“80后”们的消费是否过于旺盛,而在于整个社会,还有企业和商家们对“80后”年轻人缺乏一种正确的消费引导。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他们生活在一个高消费,所谓高消费的这样一个时代,所以他们受到的诱惑特别多,所以说对于他们来讲就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他们很容易呢就进入到消费主义。所以这实际上是一个社会的氛围,如果你这个氛围就是这么一个浮躁的,那你说你让年轻人怎么办?你让‘80后’怎么办?所以对于‘80后’的第一代人,现在他们已经达到20多岁,有些人已经成家了,有些人已经有了孩子了,所以说对于他们这一代人的消费,应该说,应该特别强调可持续消费。因为他们遇到的是一个高风险的社会,高风险的社会什么意思呢?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大幅度增长,也就是说外界充满了机会,同时也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说我觉得像他们的消费确实应该说落实一个可持续的消费。”

在“80后”们中间流传着一个“‘80后’的十大尴尬”的调侃段子,其中,“80后”们提到了他们担心的种种问题,比如“刚毕业就失业”、“买房是心头之痛”等等,字里行间都透着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消费状态的反思,以及他们对社会的发问。

说实话,“80后”们的自信和个性,让我这个“60后”也有很多的感慨。

这样一代年轻人,他们正在成为中国经济中实力最强的消费推动力;他们对产品的品牌、时尚性,以及功能性的强烈需求,正在推动并且还将继续推动中国产品的不断创新,乃至高新技术的不断革新。

然而在欣赏他们的个性和创新力的同时,我也很为这一代人目前的消费方式担心。中国的经济底子与西方国家毕竟不同,我们庞大的人口、物质基础,以及目前的消费结构,都需要“80后”这一代人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为经济打下更为牢固的基础。但如果按照他们现在的消费速度,并且他们还继续按眼下的这种择业观念、信用观念来生活的话,我很担心将来他们对社会的消耗,很可能会大于他们创造出来的价值。

我想,我们谁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状况发生,因为再过5到10年,“80后”一代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坚力量。应该说,他们的未来也就是中国经济的未来。

结尾

记者:“你现在最大的一个愿望是什么?”

“80后”青年:“最大的愿望?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吧,大四了。”

“80后”青年:“去香港旅游一趟。”

“80后”青年:“赶紧毕业找一个好工作,就是这个。”

“80后”青年:“我现在还在期待着那个结果,就是我还看不清那个结果,但是我已经知道了,就是很好的一个结果。”

“80后”青年:“早点毕业,找一好工作,然后就可以多支持我的消费。”

“80后”青年:“我想去我特别想去的那个国家,到那留学!”

“80后”青年:“就是能有一个好的房子,就是跟我的女朋友结婚以后有一个更好更温暖的家庭。”

燕子:“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我觉得应该是我能找到一份,就是自己特别热爱特别喜欢的一项职业,希望我的亲人、朋友,能够过得特别的幸福。至于要怎么样地实现,现在还没有想到特别好的答案。” (本期主编:李洋 编导:周琰 刘楠)

来源: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

相关文章:
"80后"成珠三角农民工主体 打工流动率高仍弱势
缺乏忍让宽容 “80后”独生子女成离婚高发人群
曾被指为跨掉的一代 中国“80后”成时代新风向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