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石油储备对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图为浙江镇海石油储备基地的油罐群 资料图
自从中国成为石油的进口国后,原油价格一路上升,使我们不得不为进口支付越来越高的成本。
专家指出,在与国际机构博弈的过程中,中国公司一没有软件优势,指操作技巧欠缺;二没有硬件优势,指战略储备缺失。因此导致在谈判时屡屡挫败。同样的问题还体现在铁矿、黄金等其它资源性产品领域。
建立软件优势并非一朝一夕,因此建立硬件优势已经刻不容缓。
各国的经验证明,建立战略能源储备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必要措施。美国和日本曾凭借动用石油战略储备,安然度过1973年的石油危机;在本轮石油的上涨行情中,日本也因为储备充足,受到的经济影响远远小于中国。
战略石油储备不但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还可以起到一种威慑作用,使人为的供应冲击不至于发生或频繁发生。经验证明,在石油生产出口国集团欧佩克交替实行“减产保价”和“增产抑价”的政策时,战略储备能够使进口国的经济和政治稳定不至于受到以政治或经济动机为出发点的人为石油供应冲击的影响。
在我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过程中,专家建议必须认清以下三点:一是要重视过程。事实上,发达国家各国的储备体系都是各个利益相关的群体商讨的结果,复杂程度不亚于我们;二是要明确各方责任和利益。必须在政府、企业、石油消费者各方利益的磨合过程中,找到各方都必须承担的义务,出台《能源法》将成为必要程序。三是要认清长期能源安全战略至关重要。必须建立改革国内油价的定价机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长期性配套政策,以确保最小限度地动用战略储备油。
国家发改委昨天正式宣布,浙江镇海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简称“镇海基地”)的52台储罐将在本月底全部建成,并将在10月交付使用。
镇海基地是我国第一期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中,规模最大、工程进度最快的一个。它的建成投产意味着我国酝酿了10年之久的战略储备体系破题在即。
即将实现零突破
镇海基地位于宁波市镇海区,靠近我国最大的炼油企业———镇海炼化公司,处于甬沪宁输油管网的前端,基地建设总投资约37亿元,储备能力为520万立方米。该项目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简称“中石化”)承担建设任务,实行EPC总承包建设模式。
7月23日下午,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在浙江省副省长王永明等人的陪同下,视察了即将全面竣工的镇海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并对基地取得的建设成果给予充分肯定。
镇海基地公司董事长赵锦萱表示,项目自从2004年开工建设以来,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继2005年16台储罐建成并通过验收后;其余的36台储罐将本月底全部建成。
目前,基地的原油管网等配套实施全部完成,具备“三进四出”的储运功能。在基地的建设中,能源局积极组织有关单位开展高强度钢板国产化研制工作并取得重大成果,52台储罐中有28台采用了国产高强度钢板。
张国宝要求,要善始善终地把基地建设好、投运好、管理好。一方面要做好工程建设竣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基地的工作重心要转入生产运行管理,充分做好石油收储入库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实现国家石油战略储备零的突破做出历史性的贡献。
三个来源完成储备
战略储备体系中的一期项目分别位于镇海(浙江省宁波市)、黄岛(山东省青岛市)、岱山(浙江省舟山市)、大连(辽宁省大连市)。预计至2008年,其他三大石油储备基地将陆续竣工。四大基地建成后,总共能形成约10余天消费量的石油战略储备能力。如果以今年前5个月我国原油消费量平均701桶/天标准计算,一期战略储备需要达到7010桶。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牛犁告诉上海证券报,关于战略储备的模式,可行的来源有三个。第一是在国际市场上采购,这也是最直观的方式,也是受到指责最多的方式。有声音表示,如果中国在高油价下大举采购,不但会为自己增加不必要的成本,还会提高需求预期,进一步提高国际价格。
牛犁表示,与未来预期相比,目前的油价也许并不太高,可能是一个相对合适的采购时机。一位国际石油交易商说,即便包括储备增量,中国对国际油价的影响也非常有限。何况储备需求分摊到每个月的进口增加比例是很小的,理论上不会给价格造成太大的波动。
第二个方式是用份额油积累,份额油是指中国公司海外区块的权益产量;第三种方式是使用我国石油公司本土的产量。
牛犁指出,其实后两种方法,也一样会减少整个市场的供应,它和第一种方式没有本质不同。发改委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世宪明确表示,“其实不管油价高还是低,中国都很有必要建立战略石油储备。”
正在酝酿二期基地
根据介绍,第二期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工作已启动。
记者独家了解到,广东省正在谋划挤身于第二期项目名单中。目前,《关于在惠州、茂名、湛江、深圳或珠海等地选点建设国家储备油库的计划》申请,已递交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
国家发改委人士透露,在二期工程中,还将扩大布点。“西部肯定会有的,因为布局很重要。”
根据介绍,选择储备基地有几个基本条件:第一,必须进油方便,在沿海要有深水港、能够停靠30万吨大油轮,在内地交通方便,不管是管道或者铁路运输;第二,必须安全,要有一个庞大的腹地,能够建立起完善的配套设施;第三,经济上要合理,成本不能太高。
我国的石油储备工作从1993年就已经开始酝酿,自2004年正式得到批复,预计总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准备用15年时间分三期完成。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10月启动
今年10月,位于浙江镇海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储罐将开始储油,这也是我国第一期选址建造的四大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中最早投入使用的。
昨天,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消息称,继去年16台储油罐建成并具备投用条件后,剩余的36台储油罐将在本月底建成,这52台储油罐10月即可交付使用。
据悉,镇海石油储备基地是四大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中,规模最大、工程进度最快的一个。该基地位于甬沪宁输油管网的前端,基地建设总投资约37亿元人民币,储备能力为520万立方米。
发改委称,镇海石油储备基地开工建设两年多来,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实现了“进度快、质量好、投资省”的预期目标,基地的原油管网等配套实施全部完成,具备“三进四出”的储运功能。
我国另外三个石油储备基地分别位于浙江岱山、山东黄岛和辽宁大连,也将在2008年前先后建成。据了解,四大基地建成后,总共能形成约10余天消费量的石油战略储备能力,再加上全国石油系统内部的商用石油储备能力,我国总的石油储备能力将超过30天。而目前负责战略石油储备的国家石油储备中心相关运作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其运作将类似国储粮、国储棉模式。
我国于2004年正式规划建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以应对石油供应中断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中石化、中石油和中化这三大石油集团受国家委托,负责工程总体建设。
据悉,第二批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工作现已启动。而在更远的三期工程中,内陆腹地的石油战略储备油库亦在规划中。整个工程完成以后,中国石油战略储备基本上要跟国际接轨——将相当于90天的净进口量。届时,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远期目标可望实现。(杨雪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