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针对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一号文件”,农村问题专家党国英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说,从内容上看,这次农村工作会议的内容比较扎实,是近年来最为深刻的一次。
18年来最为深刻的变化
《文件》开宗明义地提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党国英对此评价说:“农民收入增长放慢是近年来的一个突出问题,这涉及到社会公正和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在‘三个代表’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下,把这个主要矛盾提出来,这是18年来第一个‘一号文件’最深刻的地方。”
为了解决这个“突出的问题”,“一号文件”中提出了九个重点,共计二十二个方面的措施。
在这9个重点中,专家指出,“增收”和“减负”并行,“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体现其中。
为了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一号文件”提出,既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种粮收入,同时也要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增收的渠道,更要解决农民进城务工的权益和收益。与此同时,“一号文件”也提出,要在2004年,将农业税税率总体上降低1个百分点,同时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
而在“一号文件”中,专家认为,最鲜明的亮点是针对“市场机制”的一系列描述。党国英认为,“一号文件”突出市场化的作用,既提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也明确指出培育农产品营销主体,而这个主体包括“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在配套方案中提出要“积极推进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立法工作”。
党国英评价说:“加强市场体制的作用,是从以前的改革中得来的经验,放慢和控制市场经济的步伐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施政方针改变的一个信号
在“市场机制”之外,“一号文件”也强调了“宏观调控”的作用,这一点在“一号文件”中集中体现为“财政支持”,党国英说:“在减税、补贴利益、直接投资等各方面,文件都表示中央财政将毫不犹豫地给予支持,甚至会补充地方财政的不足,这种扶持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
而在“一号文件”的最后,则向各级政府提出要“确保各项增收政策落到实处”,党国英说,中央对于农村问题的文件很多,每年都要开一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不可谓力度不大,但一谈落实就打了折扣,特别在税费改革方面,前段时间轰动全国的《中国农民调查》就突出地谈到了这一点,各级政府的抵制“非常厉害”。
党国英说:“为什么落实难?为什么总是落实难?这说明背后有制度的问题。在基层农民与中央政府之间,有一套负责执行的机构,他们的作用实际上是最重要的。”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并对当年和此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而随着农村改革的起效,1984年中央开始了城市改革的步伐。
22年前的“一号文件”正式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22年之后的这个“一号文件”是否也具有指导整个改革方向的意义呢?
党国英说:“这个‘一号文件’是施政方针改变的一个信号,总结起来就是‘以人为本、关怀弱势群体和建立社会公正’。”(周浩)
《东方早报》 2004年2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