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划定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
农业部12日发布《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划定了35个优势区域,重点发展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棉花、“双低”油菜、“双高”甘蔗、柑橘、苹果、牛奶、牛羊肉和水产品等11种优势农产品。
规划提出,要用5年时间建立一批规模较大、市场相对稳定的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公认的知名品牌,抵御进口农产品的冲击,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有关负责人说,这11类优势农产品是资源和生产条件较好、商品量大、市场前景广阔,在国内市场与国外产品竞争有优势,能够抵御进口冲击的农产品,或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能够进一步扩大出口的农产品。优势产区是自然条件好、生产规模大、产业化基础强、区位优势明显的主产区。这些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主要是对国内宏观调控和进出口有重大影响、对提高我国农业整体竞争力有重大作用的农产品和主产区。
这位负责人说,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制定遵循了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着眼“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加强宏观调控,实施政策倾斜。《规划》突出强调,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以质取胜,坚持立足产业整体开发、坚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等基本原则。
农业部计划在每种优势农产品的优势产区选择若干个重点地区,采取一种优势农产品制定一个战略,明确主要目标市场,选择一批龙头企业,推广一套实用技术,制定一套扶持政策,实施项目带动等措施,大力推行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专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提高优势产区的生产和管理水平,辐射带动形成一批优势产业带和产业区。
国家为何要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农业部12日发布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提出要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产区,重点培育一批优势农产品,尽快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出口,增加主产区农民收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迅速做大做强这些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对带动我国农业整体素质提高,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丰富多样,农村劳动力富余,农业生产具有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在国际竞争中的回旋余地很大,具有典型的大国效应,有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和条件。比如,我国的高油大豆这几年进口数量增多,实际上我国东北地区发展高油大豆的自然资源很好,有不少含油率与国外相当的品种。去年东北1000万亩高油高产大豆示范区平均亩产174公斤,高于美国大豆的单产水平;含油率提高1到1.5个百分点;生产成本有所下降,价格开始回升。去年的大豆进口量开始减少了,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近几年,我国农业区域布局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小而全、大而全”和结构雷同的问题仍很突出,特别是优质专用品种生产还比较分散,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格局还未形成,地区比较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以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为突破口,把由过去主要抓产品和产业发展为主,转向在继续抓产品和产业发展的同时突出抓布局的调整和优化,这是我国农业发展重点的一次重大调整。这有利于解决我国农业生产力布局不合理、结构雷同的问题,发挥各地资源和区位优势,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格局,也有利于打破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走向开放,参与竞争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从农民增收角度来看,农民收入增幅放慢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突出问题,而增收最困难、最缓慢的是从事大宗农产品生产的农民。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主产区受国际市场冲击最大。增加农民收入,重点是增加农产品主产区农民的收入。通过优势区域布局,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形成规模化生产后,能够带动加工、储藏、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开辟农民新的就业渠道,扩大就业机会。
从各国情况来看,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必然规律,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美国已经形成了一些有竞争力和国际知名的产业带,如其玉米生产带,产量占全国的45%,小麦生产带,产量占全国的50%,大豆生产带,产量占全国的60%。法国形成了世界知名的葡萄优势产区。在优势产区相对集中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可以促进优势产区率先走向农业现代化。
新华社 2003年02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