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6月飞雪,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你就带棵青草来吧。”在海拔4000多米昆仑河河畔施工的中铁四局集团三公司项目经理陆卫东这样叮嘱准备前来探亲的妻子。
他的妻子从安徽淮南出发,一路上长途跋涉,却始终不忘给小草喂“矿泉水”。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这棵绿意盎然的小草终于来到了昆仑山脚下。那些整天只能看着自己画在石头上的绿草的工友们顿时欢呼起来。
在青藏高原辛勤劳动的青藏铁路建设者们,对绿色有着深切的感受和强烈的追求。神秘而古老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既独特原始又脆弱敏感,在广袤的沙漠和皑皑白雪的单调之中,绿色显得尤为珍贵。为了把绿色点缀在人迹罕至的雪域高原,铁路建设者们从去年6月踏上这片土地以来,时刻关爱着这里的一草一木,精心呵护着这里的每一寸绿地。
昆仑山南山口青藏铁路铺架基地的四周,是寸草不生的茫茫戈壁,大风起处黄沙乱舞,中铁一局的施工营地就驻扎在这里。刚到这里的时候,为了改变周边环境,他们发誓要让绿色在这里扎根,却苦于没有可以种树的土壤。于是,中铁一局的职工们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他们在用火车运输建设物资的同时,也从陕西、山西等地运来整车厢的黄土,将黄土覆盖在沙石上,种上了各种树木和花草。在职工们的细心呵护下,如今的中铁一局营房周围花红草绿,一片生机。
今年50多岁的中铁十四局三公司职工刘金云,是一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来到青藏铁路建设工地后,每天清晨他都早早地起床,肩扛铁锹,手提水桶,顶着寒风,把便道上生长的珍稀红柳、紫槐、骆驼刺等植物,小心翼翼地移植到营区土壤肥沃的地方,以免这些植物在施工中被不小心碰坏。在他的带领下,职工们纷纷行动起来,仅半个月,就将近千株草木移植到适宜的环境中,而今这些草木都已返青成活。
于是,曾经荒芜的戈壁不再单调,曾经寂寥的雪山出现生机,就连那些一度畏惧偷猎者枪声的野生动物也另眼相看这批友好的高原来客,从奔逃到张望,从走近到嬉戏,这里凝聚着多少铁路建设者的精心与关爱。
对于穿越可可西里等自然保护区的铁路线,建设者在工程设计中,尽可能采取了绕避的方案;同时,根据沿线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迁徙规律等,在相应的地段设置了野生动物通道,以保障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迁徙和繁衍。野生动物在他们的呵护下开始和人类亲密接触,同时也给参建职工枯燥的生活增添了乐趣。生活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藏野驴和黄羊,经常光顾中铁三局六队职工的营地,成了职工们最尊贵的客人。野生动物也是职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话题,在去工地的路上看到黄羊,大家总会打趣说:“看,咱家的黄羊起得真早啊。”藏野驴群中又多了一只小野驴,大家争相传告:“咱家的藏野驴又下崽了。”职工们说,哪怕是一天看不到这些动物,睡觉都觉得不踏实。
中铁二十局的职工们还向记者讲述了一个“英雄救美”的故事。今年初,一只美丽的小猎隼跌落在该局北麓河厚层地下冰试验段驻地附近的路上,炊事员徐进彩见它受了伤,就小心翼翼地把它抱回驻地,专门用菜篮子为小猎隼做了一个窝,每天给它喂食,经过几天调养,小猎隼变得精神起来。职工们见它有能力飞翔了,就把它放归了大自然。职工们说,小猎隼飞走的时候,他们心里感到挺舍不得的,小猎隼在空中盘旋了几圈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绵延千里的青藏铁路,宛如一条巨龙,翻过巍巍昆仑,穿越茫茫可可西里,途经静谧的三江源头……所到之处,留下的不仅仅是建设者们辛勤的汗水,也留下了绿色与生机。藏羚羊在这里奔跑,野牦牛在这里嬉戏,而为他们祈祷与祝福的,是成千上万名把自己的青春奉献在这条铁路线上的钢铁战士,在他们心里,一草一木总关情。(王圣志 凌朔)
新华社 2002年5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