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劳动部门在各大车站设点调查民工流,估计今年进京务工者达百万
昨日19:55,从四川驶来的“民工专列”L2次列车载着1200多名民工驶进西客站第二站台。很多年轻的面孔从打开的车窗口探出来,带着好奇,带着笑意,经过近36个小时的长途旅行,这些来自四川的年轻务工者长出一口气:“北京,我们来了!”
四川广元市苍溪县寨山乡寨山村的杨波,正招呼着十几个同乡下车集合。他是中建二局安装公司的技术员,在北京打工已经8年了。杨波告诉记者,去年,他们公司在海淀区肖家河建设一个污水处理厂,这个污水处理厂是为了奥运会而修建的。杨波说:“去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以后,电视和报纸上有很多关于奥运建设的报道。各种建筑工程特别多,包括很多环保工程。北京这个市场这么大,我就想着要从老家带些人到北京来。这些人要年轻、肯吃苦,还要有文化,至少是初中以上。这次从老家新招了20多个人。”杨波还告诉记者,他们家乡大部分青壮年都出门打工,主要去北京、广州和新疆。申奥成功后,有很多过去在新疆等地打工的今年也来北京了。
戴眼镜的是29岁的王军,杨波的中学同学,他过去是苍溪县麻纺厂的工人,两年前下岗。说起到北京后的打算,他淡淡地一笑:“我以前所在的工厂是个中型国有企业,我是个普通工人,下岗工资只有100多元。在北京也许每月能挣个六七百元,这样可以贴补一下家用。来北京恐怕也要干建筑业,而且要从最基层的干起,慢慢学点技术。2008年要开奥运会,北京的市场大,但是竞争也激烈。除了挣钱,自己还要有长进。我希望能在北京干出一番事业。”
记者了解到,从大年初四开始,劳动部门的有关工作人员就开始在北京站、西客站、永定门火车站、赵公口长途汽车站对到京民工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来北京的目的、来自何地、年龄、文化程度、是有工作的“老”民工还是头一次来京的“新”民工。
从这四天的抽样调查结果来看,外地民工进京数量和规模基本与去年持平,继续保持有组织有计划的有序流动。初步估计,今年外地来京务工人员的规模将从去年的95万人提高到100万人。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处的冯永启介绍,外地民工进京主要以有组织、有计划的输入为主。北京在全国的17个劳务输出大省建了276个劳务基地,负责对北京输入劳动力。去年在北京呆上一天以上的外来人口是149万,其中在北京居住了半年以上办理了外来人口就业证的有95万。外地民工在京主要从事建筑、餐饮、服务、纺织、环卫、园林业。其中,从事建筑业的民工有50万至60万人。
北京青年报 2002-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