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世,人们最为担心的是弱不禁风、问题多多的金融业。但根据承诺,中国的银行服务市场不会立即开放。令人生畏的外资银行似乎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做好一切抢滩准备。因此,业内人士认为现实的威胁是,外资银行将在某些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与中资银行展开激烈竞争。经济学家李扬、米建国、黄金老日前在一份调查报告中认为,从国际经验和已经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的实践看,优质客户、中间业务、人才、新兴零售业务等6个方面将是中、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跨国公司、三资企业、中国外向型企业、大型集团公司将成为外资银行争夺的重点
人们知道,外资银行具有综合化服务的业务优势,同时,由于实力雄厚并拥有良好的市场形象,他们进入中国市场肯定会争夺中国商业银行现有的优质客户群。
调查报告认为,一般而言,银行80%的利润来自20%的优质客户,而目前中国银行业60%的利润来自于10%的优质客户。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将导致中国商业银行优质客户流失,并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构成严重冲击。
具体而言,跨国公司、三资企业、中国外向型企业、大型集团公司和高新科技企业将成为外资银行争夺的重点。目前,160多家外资银行在华机构的绝大多数,其客户对象仍然是三资企业,而且主要是外资银行所在国或地区的对华投资企业和跨国公司,大致比例为50%-60%,中国国内企业只占10%-20%。甚至有些外资企业,特别是日资企业,直接在董事会章程中写明,一切外汇业务需在本资银行办理。中国加入W TO之后,外资银行自然而然地在客户关系上占有优势(见表一)。外资银行在开放后的五年内占到一半左右的高附加值和高收益的中间业务份额是完全可能的
外资银行特别注意优先发展高附加值和高收益的中间业务以及其他不占用资金但收益甚高的投资银行业务。从已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的实践来看,它们的主要精力一直放在中间业务上。目前在华外资银行办理的出口结算业务已占内地市场份额的40%以上。如果在华外资银行从目前只办理出口结算,扩大到与中资银行相同的其它本外币结算业务,其技术先进、迅速快捷将会吸引走更多的结算业务。李扬初步估算,在中国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后的5年内,外资银行在此类业务量中占到一半左右的份额是完全可能的,在少数中心城市,该比例会更高。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而对外资银行来说则是它们的强项。目前外资银行在中国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是受到严格限制的,但仍有一些外资机构违法从事这类交易活动。特别是远期结售汇业务,由于人民币汇率贬值的高预期,市场对此类业务的需求很大。但国内银行开办的这类业务还很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一旦允许外资银行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必然很有竞争力(见表二)。罗织一批熟悉中国市场和适应中国文化的本地银行人才,实行“本土化”,将是外资银行的重中之重
中资银行的人事工资制度存在很多缺陷,工资、住房分配等仍然存在大量的大锅饭,不能对员工形成有效激励。由于外资金融机构在国际声誉、薪酬待遇、激励制度、培训计划等方面比中资银行有较大的优势,国内银行人才外流将不可避免。
调查报告统计,近3年来,中国商业银行已有不少优秀人才流失。1999年度,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人均年薪(工资、奖金)人民币14.5万元,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人均工资及相关费用仅为人民币2.4万元。1999年底,外资银行(包括代表处)高级管理人员中中国公民169人,其中原中国银行职员就有32人。1997年,中国银行总行一共招收了29名大学生,到2001年已有16人辞职,其中计算机专业全部流失。
预计,外资银行争夺的对象主要包括:(1)现供职于中国商业银行的业务骨干,他们往往既有业务经验,又拥有良好的客户关系和社会关系,特别是与原供职机构有着良好的关系;(2)中国商业银行的外派归国人员;(3)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和研究生;(4)中国留学生。
据估算,加入W TO之后,大约会有25%的专业人才流失。四大国有银行现有160万人,本科学历及以上员工占比为12%左右,这其中将会有近5万人流失。
李扬认为,人才的流失,同时还意味着优质客户的转移。因此,中国商业银行的“冗员沉淀问题将更加严重。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3%-5%高层管理人员的流失将对一家银行的经营业绩产生直接影响。外资银行将逐步竞争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尤其对中资银行的消费贷款构成冲击
近年,在华外资银行的外币存款市场份额仅有5%左右,而人民币存款的市场份额不到1%。中国银行业的存款品种远不及外资银行。中国银行业目前的一些创新品种,如通知存款、电话银行等在国外早已推出。花旗银行在日本推出了与日经225种股票指数挂钩的2年期定期存款,在存期内,日经225股票指数上升1000点,存户可赚取年利率2.6%的报酬。另外,还开设了外币定期存款户头,允许存户在16种外币中免费随意更换存款品种。
调查报告分析,中国加入W TO后,外资银行对吸收居民储蓄存款的兴趣不会很大,但会激烈地争夺企业存款。
目前在华外资银行的外币贷款市场份额已超过20%,而人民币贷款的市场份额还不到1%。中国银行业的贷款品种明显较少,已经开发的消费信贷和分期偿还贷款业务等也尚待开拓。在美国,消费者贷款占整个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20%,包括汽车、住宅、小额生活贷款、度假旅行贷款等。而在中国刚刚起步的住房贷款也存在各种问题,如首付款高,还款期限短,只能面对少数高收入家庭,无法大范围推广等。同时,商品房按揭种类仍不多,购房者可选择的手段也比较缺乏。由于外资银行在外汇业务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在业务限制放宽后,其贷款业务将迅速增长。外国非银行金融公司在中国加入W TO之时即可以提供汽车贷款业务,将对中资银行的汽车消费贷款构成冲击。尽管外资银行在机构网点上不可与中国商业银行相比,但在一些中心城市,外资银行仍可抢到部分零售业务
零售业务需要机构网点的支持,外资银行在这方面无法和中资银行相比,因此,在大部分地区,零售业务仍将掌握在中资银行手中,但在一些中心城市,外资银行仍可能争夺到一些市场。李扬认为,从长期看,尽管外资银行在机构网点上不可与中国商业银行相比,但外资银行可能针对高收入人士,通过个人理财业务、信用卡业务、网上银行业务、电话银行业务、家居银行业务等,扩大其对私业务的辐射面。对于各类居民消费信贷,外资银行也很感兴趣。另外,一旦允许外资银行利用国内大中城市的“金卡工程,共享国内现有的银行网点和设备资源,将对中国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产生极大的威胁,尤其在国际卡收单业务领域。外资银行的业务集中于中心城市,将使本地中资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到严重削弱
外资银行的业务集中于中心城市,这对中资银行的利润来源将构成严重威胁。中心城市历来是中资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区。而中资银行的现有利润来源地域分布十分集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上海、深圳和北京三家分行的利润超过其全行的利润。
调查报告指出,加入W TO以后,外资银行的市场定位与中国银行业趋同,如建行的“双大战略,中国银行的“四重战略。这样,无疑会带来中国银行业服务市场的激烈竞争。对于中资银行来说,最坏的结果是,盈利业务集中于外资银行,而亏损业务全部留在中资银行。
调查报告预计,在加入W TO的最初2-5年中,随着各项减让措施的逐步落实,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不断升级;此后的5-10年将是决定中国商业银行市场格局的关键阶段;然后市场份额的划分将渐趋稳定。
全球的外资银行发展趋势也证明了外资银行对于像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以及薄弱的金融基础极具渗透力。在发达国家,由于本土银行的强大竞争力,外资银行所占比例并不高,而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国家均占有较高的比例(见表三)。表一:外资银行对其潜在目标客户的评价┌───────┬───────┬─────┬────┬────┬──────┬───────┐│ │非常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非常重要(%)│无作答银行(家)││三资企业 │-│4.0 │16.0│16.0│64.0│2││国有企业 │-│7.7 │23.1│38.5│30.8│1││集体或乡镇企业│15.4 │11.5 │50.0│23.1│- │1││私营企业 │7.7 │26.9 │38.5│23.1│3.8│1││个人客户 │19.2 │19.2 │42.3│15.4│3.8│1││政府机构 │3.8 │3.8 │38.5│34.6│19.2│1││在华跨国公司 │-│-│15.4│19.2│65.4│1││公用事业公司 │-│-│38.5│38.5│23.1│1│└───────┴───────┴─────┴────┴────┴──────┴───────┘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调查报告表二:外资银行对可从事银行业务在其业务组合中重要性的评价┌──────┬───────┬─────┬────┬────┬──────┬───────┐││非常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非常重要(%)│无作答银行(家)││短期贷款│-│7.4 │7.4│37.0│48.1│-││长期贷款│-│7.4 │14.8│40.7│37.0│-││国际结算│-│-│3.7│44.4│51.9│-││进出口融资 │-│3.7 │3.7│33.3│59.3│-││保函│-│3.7 │14.8│40.7│40.7│-││外币兑换│-│7.4 │14.8│37.0│40.7│-││套期保值│-│11.1 │18.5│44.4│25.9│-││借记与贷记卡│14.8 │29.6 │33.3│11.1│11.1│-││消费信贷│14.8 │22.2 │25.9│25.9│11.1│-││房屋按揭│18.5 │25.9 │18.5│22.2│14.8│-││教育贷款│18.5 │37.0 │25.9│11.1│7.4│-││存款│7.4 │7.4 │7.4│33.3│44.4│-│└──────┴───────┴─────┴────┴────┴──────┴───────┘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调查报告表三:外资银行资产占银行体系总资产比(按收入和地区分组)┌──────┬────┬─────┬────┐│按收入分组 │占比(%)│按地区分组│占比(%)││低收入国家 │18 │非洲 │27 ││中低收入国家│23 │亚洲 │30 ││中高收入国家│29 │拉美 │28 ││高收入国家 │16 │中东和北非│19 ││││转轨经济体│52 ││││工业化国家│15 │└──────┴────┴─────┴────┘
注:某家银行50%以上的所有权属于外资,则该银行统计为外资银行。
《中华工商时报》 2002年2月0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