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全文)

2013年09月11日10:4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十二五 规划 纲要 农业 农村经济 农民增收 产业化 新农村

(四)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1.重点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坚持总体规划、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连片推进、以片带面,加快全省新农村建设进程。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新村建设、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统筹推进产业发展、新村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村级班子和新型农村合作组织“4+1”重点工作,连片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分类推进村落、村庄、民居建设,整体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推进公共服务建设,加强村级班子和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建设,建成民富村美、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示范片,确保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到2012年,省、市、县三级第一批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目标基本完成,基本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村达到8000个以上。总结推广第一批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经验,2013年启动第二批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以片带面,分类指导,协调推进全省各市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到2015年,全省基本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村达到2万个以上。

2.突出抓好新村建设。坚持把新村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新村建设带动新农村建设其他各项工作,特别是民族地区、连片扶贫地区和革命老区要把新村建设放在优先位置,完成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彝区彝家新寨建设。按照“三打破、三提高”的要求,编制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做好新村(聚居点)的具体规划设计工作和新村建设整体性安排,提高推进工作的有序性和整体性水平。统筹考虑新村建设和推进城镇化的关系,充分考虑不同类区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分类有序推进。整合叠加相关项目,结合重大工程建设,通过迁建、新建、改建、扩建和风貌改造等多种形式,建设现代宜居和谐新村,初步建成各类新村8000个。

您可能感兴趣的研究:热力生产和供应 移民服务 保健酒 景观设计 供销合作社 木材加工 农资连锁 膜 茶叶 人力资源服务 城市园林绿化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园区 有机农业 生猪养殖 更多>>

3.积极探索建设新农村综合体。充分考虑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带来的人口转移因素,充分利用城镇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的辐射带动作用,选择一批场镇周边的村,配套建设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功能较为齐全的乡村聚落空间,形成以农民为主体、产业支撑有力、功能设施齐备、环境优美和谐、管理科学民主、体现城乡一体化格局的农村新型社区,探索发展城乡结合、灾区发展振兴、拆迁安置、乡村旅游等各具特色的新农村综合体模式,初步建成新农村综合体100个,提高全省新村建设总体水平。

4.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通乡、通建制村沥青(水泥)路、断头路改造,启动建设现代新村、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连接线,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完善农村道路配套,继续实施农村危桥、渡口、渡船改造,大力推进养护体制改革,落实养护资金。加快乡镇和建制村沥青(水泥)路建设,支持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标准适宜、设施完善、管养到位的农村公路网。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加快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农村电气化,继续完善农村电网,基本消除无电乡村。大力提高农村信息网络覆盖率,力争实现行政村基本通宽带,自然村和交通沿线通信信号基本覆盖。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全面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积极培育小城镇主导产业。实施省重点镇建设工程,因地制宜高标准发展资源开发、旅游度假、加工制造和商贸流通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引导农村居民进入小城镇就业和创业。

5.加快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巩固普九成果,积极支持中职涉农专业发展,不断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改善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8]。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扩大广播影视在农村的有效覆盖,继续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等文化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广泛开展农村文体活动。完善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尽快实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加快完善和推进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开展“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6.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农村连片扶贫开发。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抓好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全面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扶持政策。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把我省藏区、彝区、乌蒙山区、秦巴山区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重点贫困村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大力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扶贫搬迁、技能培训等扶贫工程项目,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贫困地区、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改变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面貌。

7.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科学施用农药,搞好农膜回收利用,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合理控制畜禽养殖规模,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完成国家下达的污染防治任务。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建立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市)处理的垃圾收集清运与处理体系。推广农村污水处理技术,鼓励开展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禁止工业固体废物、城镇垃圾及其他污染物向农村转移。推进农村住宅节能和沼气、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在农村的开发和利用,重点组织实施大中型沼气和户用沼气建设,大力开展秸秆还田、作物基料、生物有机肥等循环利用。

专栏6 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

1.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推进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和整县推进的示范县(市、区)建设,建成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100个以上。

2.新农村综合体。初步建成人口聚集适度、产业支撑有力、功能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和谐、管理科学民主的新农村综合体100个。

3.农村公路。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约9.3万公里,全省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大部分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

4.农村饮水安全。解决农村2150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5.农村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房改造、林业棚户区改造、垦区危房改造,加快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彝家新寨建设。

6.农村扶贫开发。在全省贫困地区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技能培训等扶贫工程项目。

-

7.农村环境清洁行动。在优先开展污染物源头削减、资源化利用的基础上,选取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已建环境基础设施、操作简便、运行维护费用低、辐射带动范围广的技术模式,重点开展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和体系建设。

8.农村能源建设工程。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大中型沼气、联户沼气、秸秆能源化利用、农村省柴节煤炉灶升级换代等工程、太阳能热水器等热利用,完善农村能源服务体系。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