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五、畜牧业
2010年,全省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6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20.5%;肉类、禽蛋产量分别达97.61万吨、3.35万吨,其中肉类产量以猪肉(占65%)和禽类(占29%)为主。2010年,全省生猪出栏740万头,出岛172万头;文昌鸡出岛3100万只,出口50余万只;羊出岛2.5万只;牛出岛4万头。全省生猪出栏50头以上规模化比例达73%,蛋鸡存栏500只以上规模化比例达68.2%,肉鸡出栏2000只以上规模化比例达85%。连续10年保持重大动物疫情零发生,海南无疫区通过农业部验收。全省现有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55家,饲料产量达177.2万吨;兽药GMP生产企业7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尤其缺乏祖代、父母代繁育场;二是饲料原料从岛外输入多,经营成本高;三是乡镇畜牧兽医机构办公场所简陋,服务能力不强。
(一)发展思路
发挥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品牌优势,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扶持发展文昌鸡、海南黑猪(临高猪、屯昌猪、定安猪、文昌猪)、鹅(白莲鹅)、鸭、海南黑山羊、海南和牛等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前景的畜禽产品;落实国家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建设规模化、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发展专业大户,扩大养殖规模;支持优势畜牧企业发展畜禽产品加工,建设出口基地,力争生猪、文昌鸡等出岛出口有较大幅度增长;实施能繁母猪和良种扩繁计划,加大能繁母猪和畜禽良种补贴力度,支持建设规模化良种繁育场;提高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预混合饲料等三大基础饲料总量,大力发展生物饲料、蛋白饲料和绿色、安全、高效的饲料产品;着力抓好化学兽药制剂、抗病毒消毒剂的发展,推动兽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产业升级。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畜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占第一产业总产值27.3%,比2010年增加6.8个百分点。能繁母猪存栏量翻一番,建设万头以上种猪场20个,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5%,基本实现畜禽种苗自给。
畜产品产量: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54万吨、4万吨、5000吨。生猪出栏量达到1200万头,出岛出口达到200万头;家禽出栏量3亿只,其中文昌鸡出栏量达到1.5亿只,出岛出口达到6000万只;黑山羊出栏达到125万只;和牛出栏2万头。
饲料产量:到2015年,工业饲料产量达到360万吨,其中配合饲料345万吨,浓缩饲料3万吨;添加剂预混合饲料12万吨。
兽药产值:到2015年,全省兽药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兽药经营企业全部通过GSP认证。
(三)发展重点
积极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整合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化示范创建、大中型沼气建设等项目资金,落实规模养殖用地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突出抓好畜禽粪污治理,切实做到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提升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模适度、相对集中、人畜分处、规范管理、综合利用”的思路,充分考虑水源、交通、防疫、污染等环境因素,把畜禽养殖小区与循环经济建设有机结合,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实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推进联合育种,依托畜牧良种补贴项目,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步伐。完善和建设省、市(县)、乡(镇)三级畜禽品种改良站,建设以原种场、良种繁育场为主的猪禽良种繁育体系,以保种为主要目的的牛羊原种场,在主要优势区建设黑山羊良种繁育场。推广和普及人工授精技术,建立覆盖省、市(县)、乡(镇)三级的公猪站、牛羊授精站和配种点。更新和配套畜禽改良站(点)的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稳定畜禽品种改良技术推广队伍,增强畜牧科技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
加强对饲料兽药和畜产品的质量监控。加强质量标准和法规体系建设,全面推行HACCP制度。严格执行饲料兽药等投入物质量标准,从源头把好质量关。加强疫病防治和卫生防疫监督工作,降低兽药使用量。完善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强质量管理,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积极发展畜牧投入品产业。以海口秀英、南港和澄迈马村码头为依托,在澄迈县老城工业开发区集中布局建设大中型饲料生产企业,主要专业生产畜禽配合料、高档水产饲料、核心预混料,努力把该开发区打造成全省重要饲料工业生产基地。利用已经选育成的牧草品种,生产专用草料。以水产养殖集中区域和海产品资源为依托,在三亚、文昌、海口、澄迈、儋州等沿海市县主要布局建设一批动物源性饲料加工生产企业。在海口市发展饲料添加剂。在定安塔岭医药生态工业园建设兽药研发和兽药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