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4、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化肥、农药、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节能减排技术和生态种养模式得到广泛应用,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力争到2015年,全省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以上,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率80%以上,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80%以上,农村清洁能源使用率达70%以上。
5、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更加健全,技术支撑体系更加有力,新增无公害农产品1500个、绿色(有机)食品650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50个,力争全省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平均合格率达到99%以上。
6、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民科技素质进一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增收空间全面拓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保持在12%左右,到2015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40%以下,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四)产业布局
1、粮油作物产业布局。粮食作物重点发展鄱阳湖粮产区、赣抚平原粮产区、吉泰盆地粮产区、赣西粮食高产片等“三区一片”共62个县(市、区),突出打造年产5亿斤以上粮食生产大县40个,带动其他县(市、区)粮食生产。油料作物重点建设以赣中北油菜、赣中南花生和赣中芝麻等为核心的三大油料生产基地60个重点县(市、区)。
2、经济作物产业布局。蔬菜产业重点发展环南昌优质蔬菜产业区、大广高速沿线优质蔬菜产业带、济广高速沿线优质蔬菜产业带及沪昆高速沿线优质蔬菜产业带。果业布局重点是建设以赣南脐橙、赣中南丰蜜橘、浙赣线江西甜柚、赣北早熟梨、赣中赣西猕猴桃葡萄为主的五大特色优势水果产业带。棉花产业突出抓好鄱阳湖棉花核心区和赣中棉花延伸区。茶叶产业以江西绿茶为主导产品,重点建设赣东北、赣西北、赣中、赣南等四大茶区,以发展有机优质名优茶和特色茶为重点,扩大有机红绿茶出口。食用菌产业重点是巩固反季节香菇、茶树菇、木耳、灵芝、草菇、双孢蘑菇、虎奶菇等优势生产区,建设16个食用菌生产基地县。蚕桑重点发展以修水为主的赣西蚕区和以永新、东乡、乐安为主的赣中蚕区;苎麻重点发展以分宜、宜春为主的赣西麻区和以瑞昌为主的赣北麻区;糖料重点发展赣南、丰城、临川等产区;花卉重点发展南昌市郊花坛草皮基地、宜春花木基地和京九沿线花卉苗木基地;中药材重点发展樟树、新干、安远、泰和等基地。
3、畜牧业产业布局。以赣中片和京九、浙赣线为重点,发展30个生猪重点县。在稳定城郊蛋鸡生产基地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发展德安、南城、进贤、贵溪、瑞金、丰城、高安、上高、宜丰、鄱阳等蛋鸡基地;建设黄羽肉鸡、白耳黄鸡、乌鸡、麻鸡、瓦灰鸡等肉鸡生产基地。重点建设好沿赣江、抚河水禽优势带和环鄱阳湖水禽优势区,发展宜春片、吉安片、上饶片优势肉牛生产基地和赣中、赣南奶牛生产基地。以草地资源为依托,重点建设赣西北、赣东肉羊生产基地,兼顾发展赣南、赣东北部分肉羊重点县。发展上饶、赣州、抚州、吉安、九江、宜春等蜂群集散地养蜂产业。
4、水产品产业布局。重点发展环鄱阳湖区和赣中湖库聚集区大宗淡水鱼产业,环鄱阳湖区虾蟹、鳜鱼、黄颡鱼(乌鱼)产业,赣南、赣东北、赣东、赣西北鳗鱼产业,沿105国道鮰鱼(罗非鱼)产业带,赣东北、赣东、赣南以及鄱阳湖龟鳖类产业,赣北、赣东、赣中珍珠产业,丘陵山区棘胸蛙(娃娃鱼)等珍稀水生动物及赤眼鳟、刺鲃等小型经济鱼类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