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预算草案

2013年03月07日17:1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收益基金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生均经费 科学发展观 财政教育支出 富农政策 农村生活污水 油价补贴 计划生育奖励

2.市本级政府性基金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1)文化事业建设费支出12亿元。主要用于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支出6.6亿元;扶持优秀文艺创作和优秀剧目演出,支出2.8亿元;资助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艺术节等具有品牌影响力的重大文化活动,支持公共文化服务配送,支出1.6亿元。

(2)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支出11.6亿元。主要用于市级土地整治项目和滩涂围垦农用地开发整理项目。

(3)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支出19.2亿元。主要用于中环线等城市高架路、人民路隧道等越江隧道维修养护,江宁路危桥改造等城市道路桥梁维护管理;大型居住社区外围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城区排水系统改造、排水设施日常维护等排水设施建设养护;城市市容绿化环境建设、消防站点日常运行、道路交通管理、地面沉降监测、轨道交通安全评估等经费支出。

(4)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支出470.3亿元。主要用于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重点区域、旧区改造以及大型居住社区的土地储备支出214.8亿元;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临港产业园区城市建设支出11.9亿元;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支出12.3亿元;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支出6.1亿元;教育资金支出6亿元。

(5)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5.7亿元。主要用于世博园区和国际旅游度假区土地储备支出。

(6)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0.5亿元。主要用于市级土地整治项目。

(7)彩票公益金支出6亿元。主要用于落实新增养老床位、为经济困难家庭老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新设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为老年人提供社区援助服务等市政府实事项目,资助社会福利院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建设、社区市民综合帮扶项目、社区公益服务项目、补助市级医疗救助资金等社会福利事业,支出4亿元;举办上海市第一届市民运动会、新建社区公共运动场等全民健身体育事业经费,支出2亿元。

(8)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17.3亿元。主要用于新建住宅小区周边配套的市政道路、桥梁、雨污水泵站、幼儿园、托儿所、中小学、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垃圾站等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市政公用项目和公共设施建设项目,以及补助以保障性住房为主的大型居住社区外围市政配套设施建设。

(9)车辆通行费支出8.6亿元。主要用于本市嘉金、申嘉湖等政府还贷高速公路养护运营经费以及还本付息支出。

(10)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2.7亿元。主要用于落实重残无业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补贴,残疾职工帮困补助、残疾人用品用具配发和聋人、盲人信息无障碍补贴等残疾人社会保障相关经费,对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实施奖励,开展残疾人就业前职业培训等残疾人就业补贴经费。

(11)地方教育附加支出13.3亿元。主要用于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引导和支持企业组织开展职工职业培训,鼓励和资助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公共实训基地等社会培训机构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12)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10亿元。主要用于本市堤防泵闸运行维护和郊区集约化供水管网改建等支出。

(13)港口建设费支出1.9亿元。主要用于黄浦江深水航道维护疏浚等航道维护工程支出。

(三)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根据《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的要求和《上海市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2012年本市继续试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在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批复下达各预算单位组织实施。2012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81.06亿元,加上上年结转的0.27亿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合计81.33亿元,完成预算的100%。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81.25亿元,完成预算的99.9%。其中:用于对重点产业的资本性支出78.10亿元;用于解决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遗留问题、节能减排和城市公益性项目建设专项补贴等费用性支出2.84亿元;用于国资监管等其他支出0.31亿元。2012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相抵结余0.08亿元,结余资金结转以后年度使用。

(四)本市财政教育支出执行情况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的有关规定,财政教育投入由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教育资金等组成。2012年,全市公共财政教育支出649亿元,按财政部考核口径计算,占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15.3%,达到国家下达本市财政教育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15%的比例目标要求;再加上全市地方教育附加支出64.8亿元、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安排的支出10.3亿元,全市财政教育投入总量达724.1亿元。

(五)落实市人大及常委会预算决议有关情况

2012年,本市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年初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有关决议、市十三届人大财经委的审查意见,奋发进取,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各项财政工作。

1.按照先行先试的要求,全力以赴推进实施“营改增”改革试点。一年来,本市按照中央精神和市委的决策部署,重点推进了以下五方面的工作:一是将推进实施“营改增”改革试点列为2012年全市全力以赴重点推进的首要改革工作,着力构建中央部委、市、区县政府三级联动的“营改增”改革试点工作合力推进机制,不断强化对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推进和统筹协调。二是细化完善“营改增”改革试点具体操作办法,加快建立完善的财税管理制度体系。三是根据国家明确的“改革试点行业总体税负不增加或略有下降”的原则和要求,及时制定和实施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有效平衡试点企业税负。四是深入开展“营改增”改革试点情况的跟踪分析和专题调研,及时研究和解决改革试点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五是对试点企业开展全方位政策宣传、大规模业务培训和“点对点”操作辅导,有效地调动广大试点企业的积极性。经过各区县、各有关部门、各试点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本市的各项改革措施有机衔接,试点工作总体平稳有序,成功实现了“1 6”行业试点企业新老税制的顺利转换,从制度上突破了制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税制瓶颈,基本解决了货物与劳务税制不统一和营业税重复征税的问题;试点企业户数逐月上升,纳税申报平稳有序,2012年全市共有15.9万户企业纳入“营改增”改革试点范围,本市区域内的试点企业和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因实行“营改增”试点减税约166亿元(其中,小微企业税负降幅达到40%左右,成为本次试点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减少税收收入、增加财政支出(包括免抵退税、出口免税以及对部分税负增加企业的财政扶持支出),结构性减税的政策效应充分体现;试点企业的创新转型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类投资和生产要素加速集聚,国际性跨国公司落户上海的意愿明显增强,本市试点行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较快,有效地推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并为在全国范围扩大试点积累了经验。

2.坚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加大对“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财政聚焦支持力度。一年来,本市各级财政部门在认真实施国家和本市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以扩大内需、优化结构、稳定出口和风险防范为重点,不断强化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动态跟踪、预案研究和政策储备,实施了一系列针对性强、成效明显的财政政策措施,着力增强市场信心,财政经济运行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一是支持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结合推进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认真落实地方配套资金,设立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发挥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作用,进一步加大对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新兴行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力度。二是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深化推进财政科技投入机制改革,突出财政支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型发展的政策聚焦重点,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三是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在2011年已经推出以“三个10亿元”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政策措施的基础上,2012年通过实施“两个增加”,进一步扩大政策实施覆盖面,建立健全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投资参股机制、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和小微企业银行信贷考核奖励机制;进一步创新区县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扩大对本市小微企业的信贷投入,本市中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四是支持扩大消费和外贸出口。认真落实国家和本市扩大消费需求的财政政策措施,进一步支持和扩大节能家电等产品的消费;认真落实国家出台的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扶持政策,启动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国家有关促进服务贸易出口的免税和零税率政策,服务贸易出口进一步扩大。五是支持区县经济安全平稳运行。进一步从财政体制上引导、鼓励和支持区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通过加强分类指导和加大地方政府债券区县转贷力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完善区县政府性债务还本付息机制,有力地确保了区县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3.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民生投入保障力度,着力支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年来,本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民生优先导向,将政策支持和财力保障的重点不断向基本公共服务和重要民生项目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有效进展。一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围绕实现国家下达本市财政教育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15%的比例目标要求,全面深化财政教育投入机制改革,统筹分解落实各区县财政教育支出比例目标,统筹安排市对区县财政教育转移支付,统筹个别教育生均经费较高区的部分财政教育资金,区县间的生均经费差距进一步缩小,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城乡一体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二是支持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围绕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加大市级就业专项资金投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对自主创业的扶持办法;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各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经费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与公立医院改革相配套的政府卫生投入补偿机制。四是支持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综合运用财政专项资金补贴、贷款利息补助和税费优惠等多种财税支持方式,着力支持和促进以公共租赁住房为重点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五是支持文化事业发展。不断加大文化财政投入,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重点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与建设上海文化大都市要求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六是支持公共安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财力保障机制,重点支持城市公共消防安全、企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有力地保障了城市公共安全。七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结合深化市与区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建立健全与推进实现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适应的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市对人口导入区、财力困难区县的转移支付力度,着力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全市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4.深化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促进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一年来,本市各级财政部门围绕推进实施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加大财政改革力度,着力推进财政管理创新。一是健全政府预算制度体系。在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预算、细化政府性基金预算、继续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的基础上,结合编制2013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研究制定了《上海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试行办法》,进一步深化推进本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试编工作。二是完善部门预算管理制度。围绕深化部门综合预算管理,逐步建立健全本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优化完善预算管理机制,着力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准确性。三是推进实施部门决算批复制度。将事业单位年度财务报表和部门决算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试点实施范围,从教育、卫生系统的市级事业单位扩大到所有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市级事业单位,对全部市级预算单位实施部门决算批复制度。四是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在认真总结市级预算单位和浦东、宝山、松江等3个区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改革和公务卡制度改革的试点范围推广扩大到市和区县的所有预算单位。五是深化政府采购改革。按照“统一规划,稳步推进,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在选择黄浦、金山等2个区开展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17个区县的集中采购项目中推广应用电子招投标系统,并探索建立政府采购第三方价格评估机制。六是加强乡镇财政性资金管理。在全面推广应用乡镇财政性资金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推动各区县选择部分乡镇试点建立“四项制度”(即:部门预算责任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资金监督制度、绩效评价和信息公开制度),切实加强乡镇财政性资金的规范化管理。七是试编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完成本市市级政府2011年度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和政府资产负债表的试编工作。

5.加大财政监督、绩效评价和信息公开力度,促进提高财政运行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一年来,本市各级财政部门在进一步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同时,着力完善财政监督、绩效评价和信息公开机制。一是强化财政监督。委托会计师事务所重点对34个市级财政专项资金、681家市级事业单位开展审计检查;对全市2011年度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实施检查;对155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会计监督,对85家会计师事务所实施执业质量检查。二是深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重点选择教育、科技、卫生、住房保障等领域中涉及重大民生、重点建设和经济结构调整的9个专项资金项目实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扩大绩效目标项目编报范围;推动43家预算主管部门对84个专项资金项目开展绩效自评价;组织开展对68个专项资金项目的绩效目标跟踪评价;实施绩效评价结果应用,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三是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将市本级支出科目细化公开到“款”级,并将其中教育、科技、农林水事务等重点支出科目细化公开到“项”级;将市级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的公开范围分别扩大到2012年的94家和90家;向社会公开了2011年64家市级部门决算和61家“三公经费”决算;推动64个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的信息公开,向社会公开了35个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

2012年,在中央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市政协的关心帮助下,在各区县、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协同支持下,全市的各项财政预算完成情况总体较好。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本市的财政运行和预算执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全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幅比上年有所回落,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难度不断加大;二是区县之间特别是城乡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保障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三是财政政策的创新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财政在支持和促进“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中的功能作用有待进一步拓展和发挥;四是预算支出管理特别是项目支出的标准体系还需健全,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市政府高度重视。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着力加大体制机制、政策制度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