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三)保险业呈现结构调整,产、寿险发展明显分化
1.保险机构运营基本稳定,从业人员有所减少。2011 年,重庆新增4 家省级保险分公司(见表4),行业总资产较年初增长25.2%。产险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寿险公司盈利水平下降。法人保险机构异地扩张加快,新设5 家省级分公司、总数达到18 家,保险资金运用稳健,主要以定期存款和货币资金为主,偿付能力充足。保险从业人员8.6 万人,比上年下降2.7%,主要由于个险营销人员有所减少。
2.保费增长明显放缓。若剔除新会计准则影响,按可比统计口径计算,全市原保费收入增长9.9%,同比下降21.3 个百分点。财产险业务仍处于高增长周期,车险、农业保险、责任保险等险种的原保费收入增长较快。人身险原保费收入中人身意外伤害险和健康险保持较快增长,寿险增长大幅放缓。寿险增幅回落主要由于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受到严格规范、寿险销售难度加大,利率和通胀率上升、银行理财产品竞争加剧导致寿险保单吸引力下降。
3.保险保障功能进一步发挥。保险赔付金额同比增长21.4%。出口信用保险保额提高38%。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金额和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保障人数同比翻番。针对个人贷款难尤其是农村小额贷款难的实际,与银行合作发展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探索出“个人贷款+保险”的金融服务模式,为10 万人近150 亿元贷款提供风险保障。
(四)金融市场交易活跃,直接融资占比提高
2011 年,重庆市继续深入推进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建设,大力推动直接融资,金融市场持续快速发展。
1.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2011 年,重庆市非金融企业通过贷款、债券、股票三种方式共计融资2616.9 亿元,债券融资占比大幅上升3.4 个百分点,带动直接融资占比达到16.1%,创直辖以来新高(见表5)。银行间市场直接债务融资加快发展。重庆市政府、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和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签署三方合作备忘录,搭建起制度化沟通合作平台。全年发行债务融资工具170.5 亿元,同比增长170%,发行企业数量同比翻番。西南地区首支非公开定向票据成功发行。融资渠道不断拓宽,中央代发地方债50亿元、全国社保基金支持公租房项目45 亿元、设立债权投资计划募集保险资金30 亿元支持轨道交通建设。企业通过信用证、保理、委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等金融机构表外业务融资的规模有所扩大。
2.货币市场交易出现分化。由于拆借成本上升,全市银行间市场成员2011 年同业拆借成交额和净融入额分别减少27.4%和34.5%。债券回购交易量平稳增长4.0%。为提高回购资产流动性,金融机构大幅增加了买断式回购交易。受通胀预期、宏观调控政策操作等因素影响,上半年辖区机构成交利率波动较大,月度加权平均利率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相差3 个百分点,呈现1 月大幅跃升、随后急剧回落、6 月再次升高的走势;下半年随着调控政策力度调整、市场预期趋稳,利率保持基本稳定。
3.票据市场交易活跃,贴现利率持续走高。2011 年,全市票据交易保持活跃,承兑发生额和余额快速增长,贴现累计发生额达1.9 万亿,同比基本持平。贴现余额先升后降,年末下降较多主要由于辖内新设的银行票据中心持有票据集中到期。直贴和转贴现利率受信贷结构调整、规模溢价、货币市场利率走势等因素影响持续上升(见表6、7)。再贴现发放额创近年新高,调节流动性和引导信贷结构优化的作用有效发挥,季末、春节等资金紧张时点发放额占一半以上,中小企业和涉农票据占九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