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2011年,青海省债券业务、短期融资券业务发展较为迅速,带动直接融资呈现较快增长,但由于金融市场发展起步晚、规模小,上市公司数量少,银行信贷仍是实体经济融资的主要渠道。
1.直接融资规模稳步扩大,间接融资仍是主导。2011年青海省企业实现债券市场融资6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直接融资占融资量的比重上升8.8个百分点。但在社会融资规模中,贷款占比仍达到78%,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9.7个百分点。制约直接融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受后发地区经济整体水平影响,满足直接融资条件的企业较少;二是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对债务融资工具的应用能力有限;三是中介服务较为薄弱(见表5)。
2.货币市场平稳发展,法人机构参与能力显著增强。2011年,全省货币市场累计交易量597.8亿元:其中,质押式正逆回购交易194.1亿元;现券买卖43.4亿元;信用拆借1亿元;买断式正逆回购17亿元。在宏观调控大背景下,货币市场交易量较上年整体有所下滑,但从金融机构反映的情况来看,交易主体在对市场的把握方面更加成熟,交易方式灵活多样,利用货币市场调剂资金、增强盈利的能力显著增强。3.票据市场发展迅速。2011年,累计承兑银行承兑汇票43.4亿元,累计办理贴现789亿元。企业短期资金需求上升,拉动票据融资呈现较快增长(见表6、表7)。
(五)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
1.征信系统覆盖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截至2011年末,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共为青海省1.7万户企业和349.6万个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同比分别增长6.9%和11.6%。已与公安、法院、税务等25家部门机构就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工作达成共识。全辖共查询个人信用报告23.8万笔,同比增长46.9%。
2.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截至2011年末,全省已有22.1%的农户被评定为信用户,已评定信用户、村、乡(镇)分别占全省贷款农户、行政村、乡(镇)总数的52.1%、20.4%和12.1%;全省农村信用户贷款余额达7.3亿元,通过实行利率优惠,信用农户获得让利4099万元,农牧民切实享受到了诚实守信带来的好处。
3.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扎实推进。2011年末,全省共收集4640户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同比增长8.1%。累计对中小企业培训及宣传652次,在已建立信用档案的中小企业中,取得银行授信意向的达到521户,同比增长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