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青海省金融运行报告(全文)

2012年11月02日13:23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中国 金融运行 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 金融创新 区位优势 稳健政策 资金环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6.银行类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实力显著增强。2011年,青海省金融机构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各金融机构管理水平再上台阶、资产质量显著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国有股份制银行内控制度日趋完善,风险防范能力明显加强;国家开发银行业务范围稳步扩大,多元化经营初见成效;青海首家农村商业银行正式开业,6家农信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工作正在稳步推进;青海银行第三次增资扩股完成,资本实力增强。机构种类不断丰富,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服务辖区的能力进一步加强。

    农村金融体系逐渐完善,农信社内控制度不断健全;村镇银行业务稳步扩大;农村合作银行、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管理趋于成熟。多层次、多机构、多方式的农村金融体系逐渐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有效弥补了传统农村金融服务缺乏灵活性的不足。

    7.跨境人民币业务顺利开办,试点效果良好。2011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青海省跨境贸易人 民币结算业务正式开办,跨境人民币业务量突破7亿元,约占全省全年进出口业务总额的12%。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受到进出口企业的积极响应,呈现快速有序发展的良好势头。

专栏 1 金融支持小型企业四项举措成效显现

    年初以来,全省金融机构在宏观调控趋紧、货币供应总量收窄的背景下,从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优先保障重点领域资金需求、改善金融服务等方面入手,着力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2011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231.5亿元,较年初增加408.9亿元,同比少增加14.7亿元,同比增长22.4%。其中:小型企业新增贷款88.5亿元,余额324亿元,同比增长88.52%。小型企业贷款增速创历史新高,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近50个百分点,小型企业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达22%。总结青海省金融机构支持小型企业的主要做法,四项举措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导向作用初步显现,推动各金融机构优化中小企业贷款服务。为推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有效增加中小企业信贷投入,年初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下发了《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指引(试行)》,以导向评估为依托,初步建立了中小企业贷款投放考评体系。各金融机构根据导向评估内容,相应制定了各自的中小企业贷款管理办法,为推动中小企业贷款工作夯实了政策基础。

    二是机制和产品创新有效缓解了矛盾制约。目前,全省各家金融机构基本都成立了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部门,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适合其特点的信贷产品,“速贷通”、“成长之路”、仓单质押、委托贷款、采矿权质押、法人账户透支业务、社团贷款、联合贷款等一系列创新信贷产品,有效缓解了抵押和担保不足两大制约中小企业贷款投放的突出矛盾。

    三是搭建合作平台融洽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关系。2006年至今,利用“青海洽谈会”契机,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与省经委等部门合作,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举办了四届青海省银企洽谈会,共签订各类贷款协议800亿元。此外,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的意见》,中国人民银行全面开展了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工作,将全省企业拖欠职工工资信息、企业环保处罚信息等纳入了征信数据库,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办理贷款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四是强化信用中介服务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发放软贷款支持非公有制企业担保机构建设,增强担保机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与中介机构的深度合作,商业银行与公证处、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非公有制企业担保公司等多家中介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使中介机构在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上,采取放大担保倍数,降低公证、评审、评估等费用,逐步化解非公有制企业抵押担保的难题。构建了信用中介服务平台,形成了非公有制企业担保服务的长效机制。

    总结上述举措,政策导向、机制创新、信息沟通与中介服务在破解小企业贷款难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由此,给我们的启示:做好小企业金融服务一方面要金融机构积极调整经营模式,不断适应时刻灵活变化的实体经济活动;另外一方面,多方联动的政策导向等外部推动力量,在解决所谓“大军舰开进小池塘”的问题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小企业融资难的破解需要金融机构与多方力量的协同共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