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全文)

2012年10月25日17:0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中国 金融运行 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 金融创新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专栏 1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定价能力分析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全国性金融机构大部分采取统一管理、分级授权的定价模式,精细化的定价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为深入了解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定价能力,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80 家地方性商业银行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城市商业银行32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37 家,村镇银行11 家。调查显示:金融机构初步建立了科学的贷款定价机制,定价能力明显提高,定价方式趋于灵活,但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贷款定价机制初步建立,定价能力明显提高

    贷款定价组织架构全面建立,以决策、授权、执行为主线的定价管理机制基本形成。调查显示,在组织架构方面,利率报价职能主要由各条线业务部门行使,利率定价审核职能由计划财务、资金管理、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等部门行使,利率定价审批职能由信贷审批委员会或行长行使。65 家样本银行建立了贷款定价授权制度,主要采取贷款利率下限和金额上限双重授权管理方式,占样本总量的81.3%,其他经营规模较小的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普遍采取行长或审贷委员会逐笔审批的形式。

    客户信用评级制度普遍建立,在贷款定价中发挥着关键性支撑作用。调查显示,66 家样本银行建立了项目打分形式的内部信用评级制度,普遍把经营规模、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前景、信用记录等纳入评级体系;10 家银行尚未建立内部信用评级系统,主要依据担保方式或依赖外部信用评级结果;还有部分农村信用社主要依托省级联社开发的信用评级系统。60 家银行在运用评级结果时采取了与贷款利率浮动比例建立一对一或多对一映射关系的方式,19 家银行运用现代统计技术在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计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在贷款风险损失成本计量时进行了初步运用。

    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初步建立,对贷款定价的引导作用逐步强化。调查显示,38 家银行建立了以Shibor 利率为基准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制度,其中,23 家为城市商业银行,占该类样本的71.9%;5 家为农村金融机构,占该类样本的10.4%。25 家银行将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作为确定贷款资金成本的主要依据,通过对不同业务和产品设置不同的资金转移价格,并根据宏观政策和经营策略变化进行适时调整,动态控制贷款的资金成本,从而对贷款定价起到引导作用。
    经济资本管理系统建设探索推进,对贷款定价的约束作用初步显现。调查显示,22 家银行初步建立了以经济资本配置与考核为核心的经济资本管理制度。其中,13 家为城市商业银行,占该类样本的40.6%;9 家为农村金融机构,占该类样本的18.8%。15 家银行在贷款定价时引入了经济资本收益指标,通过对不同业务或产品设定不同的最低经济资本收益率或目标经济资本收益率,并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标准,从而对贷款定价起到约束作用。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逐步推进,对精细化定价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调查显示,27 家银行初步建立了现代化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基本能够提供分客户、分业务的收入、支出和综合贡献信息。其中,13家为城市商业银行,占该类样本的40.6%;14 家为农村金融机构,占该类样本的29.2%。24 家银行在贷款定价时运用了客户层面的管理会计信息,结合客户综合贡献对贷款利率浮动比例进行调整,也有一些银行在设定综合回报率的基础上倒轧计算客户贷款最低利率。

    利率风险评估与压力测试初步实施,对贷款定价机制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调查显示,29家银行建立了定期或不定期的风险评估机制,特别是对利率市场化环境下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劣势进行了评估,并对经营战略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其中,16 家为城市商业银行,占该类样本的50%;13 家为农村商业银行,占该类样本的27.1%。16 家银行针对利率市场化环境进行了情景模拟和压力测试,在识别利率市场化风险源和评估利率市场化承受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定价方式趋于灵活,传统定价方式居于主导地位

    基准利率浮动(或加点)法在贷款定价中处于主导地位。调查显示,70 家银行贷款定价采用基准利率浮动法,占样本总量的87.5%。实际操作中,主要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限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若干个贷款定价影响因素并分别赋予一定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加权计算得出浮动系数。在计算浮动系数时,65 家银行考虑了客户信用评级和贷款担保方式,48 家银行考虑了合作紧密度、日均存贷比、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度等客户综合贡献情况,28 家银行考虑了贷款客户所处的行业类型,25 家银行考虑了所在地区的市场竞争程度以及市场利率水平,此外还有少数银行考虑了宏观经济金融环境、贷款品种、贷款金额等因素。

    成本加成(或加目标利润)法在贷款定价中也有一定运用。调查显示,10 家银行贷款定价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占样本总量的12.5%。实际操作中,普遍以付出的资金成本、分摊的经营费用、预期的风险损失、计划的目标利润为基础确定指导利率,并根据市场利率水平、同业竞争程度、经营发展战略等进行灵活调整。在计算贷款成本时,10 家银行全部考虑了付出的资金成本和预期的风险损失,5 家银行同时考虑了贷款业务类型及其经济资本耗用水平。在选择调整因素时,7 家银行考虑了客户综合贡献情况,5 家银行考虑了所在地区的同业利率水平。

    总体来看,各样本银行贷款定价基本体现了成本、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随着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和经济资本管理系统建设的逐步推进,客户综合回报定价法、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定价法等更加精细化的贷款定价方式受到高度重视,大多数银行已将其提上定价机制建设日程。

三、多措并举,进一步培育和提高金融机构贷款定价能力

    总体来看,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定价机制已普遍建立起来,定价能力明显提高,但相对全国性的大中型金融机构,一些地方性金融机构仍存在基础信息积累不够、风险计量技术相对落后、定价信息系统建设投入不足、定价管理较为粗放等问题。需要改进经营授权方式,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正确处理规模、成本、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提高贷款定价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加快业务系统升级改造和功能扩展,综合运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经济资本最低报酬率、现代风险计量等途径与方法,为实现差异化与精细化定价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加强利率政策监督管理,密切跟踪利率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新情况、新变化,引导金融机构理性定价,提高定价透明度,自觉维护利率竞争秩序,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指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定价制度,改进定价技术,提高定价能力。

    2011 年各地区金融机构贷款执行上浮、下浮和基准利率占全部人民币贷款的比重分别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或下降,既体现了宏观调控政策通过金融机构利率定价机制的有效传导,也体现了市场机制在利率形成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受境内资金供求关系变动及国际金融市场利率走势的影响,外币存贷款利率总体呈现波动上行走势。12 月,3 个月以内大额美元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和1 年期美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比年初分别上升1.45 个和 0.73 个百分点。上海3 个月以内大额美元存款加权平均利率逐月走高,12 月份达到3.25%的年内高点;美元贷款利率水平冲高回落,12 月份1 年期美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比10 月份下降2.13 个百分点。民间借贷利率走高后逐渐回落。2011 年前三季度,在资金需求拉动等因素的带动下,各地区民间借贷更趋活跃,利率总体呈上升态势。第四季度,民间借贷利率呈现逐渐下降态势。民间借贷相对活跃、利率水平相对较高的主要有两类地区,一是中小企业众多的江浙、广东、福建等东部地区;二是矿产等资源较为丰富的内蒙古、山西、云南和新疆等地区。民间借贷主要用于生产经营特别是流动资金周转,信用借贷是民间借贷的主要方式。民间借贷参与主体的风险管理意识逐步增强,如部分省市2011 年第四季度的民间借贷监测规模和利率出现环比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资金供给方更加重视风险控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