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2011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2011年1月13—14日,2011年全国环保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十一五”环保工作取得的重要进展,要求环保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促进绿色发展,更好地顺应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新期待。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出席会议,首先传达了李克强副总理的重要批示,要求全国环保系统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全面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十一五”是中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环境保护事业大有作为的五年。“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主要污染物减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约束性指标,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超额完成,坚持环保为民,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重要变化,环境质量稳步改善,环保队伍经受了考验,环保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五年来环保工作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归结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考虑,从国家宏观战略层面切入解决环境问题;二是必须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实现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三是必须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四是必须从再生产全过程制定环境经济政策,打出多种政策手段的组合拳;五是必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不堪重负的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六是必须发动全社会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环保统一战线。周生贤部长强调,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需要着力做好十项重点工作:一是认真做好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筹备工作;二是完善并发布“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三是抓紧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四是狠抓污染减排务求首战告捷;五是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综合作用和保障改善民生的基础作用;六是进一步加强重点流域区域海域污染防治;七是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八是大力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和自然生态保护;九是扎实做好政策法制、科技、宣传教育和国际合作工作;十是继续加强环境监测、监察、应急、信息等基础能力建设。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2011年年会暨国合会20周年主题论坛
2011年11月15日—17日,国合会2011年年会暨国合会成立20周年主题论坛在北京举办。温家宝总理会见出席年会的外方委员和代表,李克强副总理出席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全程出席年会暨主题论坛并做特别报告。国务院办公厅、外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国务院研究室、全国人大环资委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国合会中外委员、课题组组长、特邀嘉宾、专家和观察员等约260人参加年会和主题论坛。年会暨主题论坛的举办,推动了中国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宣传了中国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以及取得的成就;引进了国际上关于绿色转型和绿色发展的理念,形成了国合会给中国政府的政策建议。年会和主题论坛圆满完成了预定任务,很好地总结了国合会20年,特别是第四届国合会5年的经验,为第五届国合会的组建奠定了基础。
国合会围绕“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这一主题,更加紧密地结合中国政府需求,开展政策研究工作,提出的政策建议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完成“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机制与政策创新”、“中国低碳工业化战略”、“投资、贸易与环境”、“中国绿色供应链”和“中国汞管理”5个政策研究项目,提出以绿色发展作为战略目标,以实施绿色经济作为基本途径,以低碳工业化为基本手段,以国际社会贸易、投资等方面的新要求作为倒逼机制,推动中国尽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构想和相关政策建议。
环境监测情况
2011年,全国环境监测系统组织开展了环境质量监视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等工作,共获取监测数据2亿多个,及时反映了全国环境质量状况。
环境监测能力基本情况。截至2011年底,全国环保系统共有环境监测机构2587个,其中,国家级环境监测站1个,省级环境监测站36个,地市级环境监测站339个,县级环境监测站2211个。环境监测工作人员54698名。环境监测用房总面积1890983平方米,环境监测仪器1697951台/套。
环境质量监测。全国共监测10984个地表水断面,其中国控断面759个;运行地表水自动监测站950个,其中国控水质自动站149个。全国共监测4346个空气点位,运行空气自动监测站2100个,其中国控空气自动站661个。组织开展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452个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引导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环境保护绩效政策。在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77个国控断面开展了重点流域重金属专项监测,及时发现突出环境问题和潜在环境风险。
污染源监督监测。国家组织对4226家废水国控企业、3943家废气国控企业、2955家污水处理厂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监督监测。对涉及重金属排放的1395家废水国控企业、109家废气国控企业、2765家污水处理厂开展重金属专项监督监测,对涉铅排放的462家企业开展铅污染专项监督监测,及时监督重点污染源达标排放。
环境监测管理。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国家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和《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环境监测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举办各类环境监测管理和技术培训班49期,培训省级和重点城市环境监测站技术人员5908人次。扎实开展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全国一线监测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91.6%,省级以及环保重点城市环境监测机构的计量认证通过率达到98.6%,在用环境监测实验室主要分析仪器设备合格率达到97.9%。
2011生态文明贵阳会议
2011年,召开了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会议期间举办了第一届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暨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
充分展示了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环境保护部于2008年、2009年先后两批批准了张家港等18个试点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各地围绕生态文明要求,以生态市(区、县)为有效载体,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扩大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会议和展览期间,全国几十家新闻媒体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各级领导、中外人士和各界群众共计4万多人次参观了展览。
进一步统一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会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要适应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的方式和内容,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地区参与到先行先试的行列。今后五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是要继续扎实推进生态省(市、县)建设,抓好以行政区为主的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丰富试点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完善试点工作的保证机制和制度,加大经验交流和公众宣传力度。下一步要在试点的选择上扩大覆盖面,体现广泛性;在指标标准体系建立上逐步实现全覆盖,尽快研究出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指标体系,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模式,指导各地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在经验交流上实现机制化、形式多样化,使交流会成为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交流经验和探讨推进方式方法的重要平台。
充分交流了工作经验。试点地区开展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和生态人居建设,有效促进了环境、经济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良性循环。试点地区之间充分交流了各自的做法和经验,对下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必将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