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文)

2012年09月14日15:1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减排 十二五 科学发展观 湖泊生态环境 十一五 环境质量状况 合理施肥 重金属污染 环境保护法 十五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气候与自然灾害

气候状况

  2011年,中国气候总体呈现暖干特征。气候年景正常,未出现大范围严重干旱和流域性严重洪涝灾害,粮食主产区光、温、水匹配较好,但区域性阶段性气象灾害发生频繁。全国降水异常偏少,季节差异明显;气温略偏高,冷暖起伏大。

  气温分布  2011年,中国平均气温为9.5℃,较常年偏高0.5℃,为1997年以来连续第15年偏暖,但较上年偏低0.2℃。冬季气温偏低,春、夏、秋三季持续偏高。1~3月气温变化起伏大,1月异常寒冷,平均气温为近34年来最低,2月全国明显偏暖,3月又转为偏冷;4~11月气温持续偏暖。空间分布上,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仅海南西南部偏低1~2℃,黑龙江西北部、青海中西部、新疆东部和西南局部地区、西藏西部偏高1~2℃。

  雨量分布  2011年,中国平均年降水量为556.8毫米,较常年偏少9.1%,较上年偏少18%,为1951年以来最少。冬、春、夏三季降水连续偏少,秋季偏多。汛期雨带向北推进明显提前,长江中下游梅雨、华北雨季开始时间均较常年偏早。长江流域年降水量为近33年来的最少值,自1979年以来首次少于1000毫米,但长江中下游梅雨开始早,梅雨量偏多,强度偏强;淮河、珠江流域年降水量偏少,均为2005年以来最少;松花江、辽河流域水偏少,且较上年明显偏少;黄河流域降水偏多。华北降水略偏多,其中北京偏多25%,为近13年来首次超过700毫米。华西秋雨异常偏多,降水量为近36年来最多。台风生成偏少,初台登陆偏早,登陆个数接近常年,登陆强度偏弱。

自然灾害状况

  气象灾害

  ——阶段性干旱严重,但全国总体灾害偏轻。2010年10月1日~2011年2月9日,华北大部、黄淮及江淮北部降水量不足50毫米,普遍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部分地区偏少8成以上。冬麦主产区(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平均降水量为197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出现近41年来最严重秋冬持续气象干旱。1~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明显偏少,其中江淮、江汉、江南中部和北部偏少5~8成。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平均降水量260.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1%,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少;五省平均累计无降水日数105天,为近60年来同期最多。由于少雨程度重、持续时间长,气象干旱发展迅速,长江中下游95%的地区受旱,部分地区出现近60年来最重的气象干旱。6月下旬~9月下旬,湖南、贵州、重庆、云南东部、广西北部等地降水量普遍不足30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3~5成,其中湖南中西部、贵州大部偏少5~8成。贵州降水量为近61年来同期最少,湖南为近33年来最少。加之8~9月上述地区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尤其是8月份出现异常持续高温天气,加速了土壤失墒。高温少雨,使得湘黔渝滇桂等地出现严重的夏秋连旱。

  ——未发生流域性暴雨洪涝灾害,但阶段性降水特征明显。2011年,全国暴雨洪涝受灾面积686万公顷,较1990~2010年平均值明显偏少,也明显少于2010年,属暴雨洪涝灾害偏轻年份,但阶段性降水特征明显。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出现5次强降雨过程,降水量普遍有200~400毫米,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湖北东南部、浙江西北部等地达400~700毫米,局部超过800毫米。长江中下游区域平均降水量247.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61%,为56年来历史同期最多。6~8月,部分大中城市遭受强降水袭击,北京、武汉、长沙、杭州、成都、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由于短时降雨强度大,造成城市内涝,城市运行受到严重影响。北京6月23日下午到夜间,遭受强暴雨袭击,石景山模式口1小时降雨量达128.9毫米,为建站以来最大值;成都7月3日受大暴雨袭击,4小时降雨量达215.8毫米;南京7月18日出现大暴雨,玄武湖24小时雨量225.8毫米,1小时降雨量达94.8毫米。9月上中旬,华西和黄淮等地降水量异常偏多,秋雨影响范围广、局地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部分地区气温偏低明显,河南、山东等地部分地区连续降水日数突破历史极值。华西(陕西、甘肃、宁夏、重庆)9月1日~11月15日区域平均降水量17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53%,为近36年来最多,呈现出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阶段性突出等特点。9月29日~10月9日,受台风及冷空气的共同影响,华南出现持续强降水天气过程。广西全区平均降水量达196.8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3.8倍,为1951年以来最多;海南全省平均降水量达511.5毫米,为历史同期次多。10月12~14日,受高空槽和冷空气共同影响,华南中东部及江南部分地区出现了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广东有351个气象站降水量有100~250毫米。2010/2011年冬季新疆北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78.6%,仅次于2009/2010年冬季。入春后,新疆地区气温冷暖变化剧烈,部分地区气温迅速回升,石河子、塔城、伊犁、乌鲁木齐等地发生融雪型洪水。

  ——高温出现早,夏季南方高温日数多,局地极端性强。2011年,全国平均高温(日最高气温≥35℃)日数10.6天,较常年偏多3.6天,为1961年以来次多,仅少于2010年。南方高温日数普遍较常年偏多,其中江南中部和南部、华南中部和北部及四川东部、重庆、贵州东部、新疆东南部等地偏多10~20天,四川、重庆局地偏多20天以上。5月8日,长江沿线出现了大范围的高温天气,高温初日较常年偏早。南方地区平均高温日数为18.6天,较常年同期偏多7.1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四多。6月7~8日,华北东部和南部、黄淮、江淮、江汉以及陕西中南部、重庆等地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河南、安徽、湖北局部地区日最高气温超过40℃。其中河南、湖北局地达到或超过当地建站以来的最高值。8月8~23日,南方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有82站出现极端高温,其中16站高温突破历史最高记录。

  ——热带气旋生成个数明显偏少,总体强度偏弱,灾情偏轻。2011年,热带气旋灾情偏轻。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1个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生成,较常年偏少6个。其中7个登陆中国,登陆个数接近常年。初台登陆时间偏早,终台登陆时间接近常年;6月热带气旋登陆频繁,登陆个数占登陆总数的43%;登陆地点分散,路径以西北行为主;登陆的7个热带气旋中,3个为热带风暴,2个为强热带风暴,2个为台风,强度总体偏弱。强台风“纳沙”造成海南、广西和广东835.2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01.2亿元。2011年影响中国的热带气旋共造成28人死亡(含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37亿元,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均明显少于1990~2010年平均水平,死亡人数为1990年以来第二少。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