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钟晖(环境国旅总裁、中国旅行社协会理事、北京市旅游行业协会常务理事、旅行社分会副会长)
曾被看做奢侈品的东西,如今越来越多地成了快消品;曾在繁华区也难得一遇的老外,如今却常常出现在北京郊区某些小村子里大口吃侉炖鱼;出差或旅游能享受的便捷服务越来越多,舒适的星级饭店也越来越有家或超越家的舒适……也许很少有人会立即将这些与“加入WTO”联系起来,但其中的联系确是千丝万缕的。
旅游业作为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行业,是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入世十年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路径,就是逐步与世界接轨的路径。
如果单从最初入世谈判的具体内容看,旅游业的开放主要是针对饭店和旅行社领域。开放的直接结果,就是在中国城市的街头,洲际、雅高、喜达屋、希尔顿等世界顶级酒店集团旗下的各档次品牌酒店纷纷开业。为适应入世,我国将“涉外饭店星级标准”修订为“饭店星级标准”,把旅游饭店的统计对象由原来的“涉外饭店”修改为“星级饭店”,同时这也实现了我国饭店统计口径与世界旅游业的接轨。
在旅行社领域,我国如期兑现了降低注册资本的承诺,兑现了允许外资设立控股旅行社的承诺和允许外资设立独资旅行社的承诺。尤其是在2010年8月29日,国家旅游局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中外合资经营旅行社试点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监管暂行办法》,批准中旅途易、国旅运通、交通公社新纪元三家中外合资旅行社经营出境游。这不仅带来了国外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和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同时也让消费者有了更多元化的选择。而这对于中国旅行社来讲,意味着提高服务水平的挑战和机会并存。
十年前,除知名景区能见到老外的身影,其他地方很难出现外国游客,而国人出境旅游也不便捷。而现在,即便是三四线城市的郊区,只要有点“名胜古迹”,高鼻子蓝眼睛的老外也常光临。出国旅游虽不属于中国入世承诺的开放内容,但事实上社会经济法律环境的改善,既便利了外国人来华旅游,也方便了中国人出国旅游。
一组数字比较有说服力:2001年,中国公民出境游目的地有18个(含港澳),出境旅游人数1213万人次,现在我国公民自费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达到141个,正式实施开放的旅游目的地达到110个,2010年出境旅游人数5739万人次,预计2011年出境旅游人数为6500万人次;2001年全国旅游业的总收入是4955亿,而最新的2010年数据为1.57万亿。同时整个“十一五”期间,我国跃居全球第四大入境游接待国和亚洲第一大出境游客源国,居民人均出游率达1.5次,旅游直接就业达1350万人,旅游消费对社会消费的贡献超过10%。
旅游业作为关联性、依托性很强的行业,享受了入世的诸多好处。除旅游行业自身开放带来的获利,还有来自于各行业逐步兑现开放承诺并履行世贸规则带来的“红利”。尤其是2009年11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即4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标志着旅游业融入国家战略体系。
不过归根结底,入世后受益最大的还是游客。从十年前的出国“走马观花”到如今的海岛“纯休闲”;从老生常谈的“新马泰”到如今在东欧、中非甚至南北极“品质游”;从因公、商务为主导到目前下至小学生上至老人随意出游……出国游玩已从奢侈品变为了快消品,普通家庭有了享受入世后在出游选择上的极大空间。
可以预见,只要继续扩大开放,下个十年将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阶段。内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外有各外资企业的不断注入,中外企业的各自竞争优势将会逐步展现。已有的研究预测:2020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50亿人次,入境旅游将达到1.8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将达到1.5亿人次。但在我看来,随着入世的进一步深入,中国旅游业和世界更全面地融合,到时也许会出现一组更令人惊叹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