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1.地表水
(1)地表水总体水质
全省234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中,55.60%的断面(点位)水质状况优良,为Ⅰ~Ⅲ类水质;20.90%的断面(点位)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Ⅳ类水质;6.80%的断面(点位)水质状况为中度污染,Ⅴ类水质;16.70%的断面(点位)水质状况为重度污染,劣Ⅴ类水质。
与“十五”末相比,全省地表水总体水质有所好转,Ⅰ~Ⅲ类水质断面(点位)比例上升12.00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点位)比例下降6.80个百分点。
地表水河流评价标准 |
||||||||||||
河流、水系水质定性评价
|
(2)淮河流域
省辖淮河流域77个监测断面中,35.10%的断面水质状况优良,为Ⅱ~Ⅲ类水质;26.00%的断面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Ⅳ类水质;10.30%的断面水质状况为中度污染,Ⅴ类水质;28.60%的断面水质状况为重度污染,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
淮河干流水质状况良好,出境水质好于入境水质。阜阳王家坝入境断面水质为Ⅳ类,滁州小柳巷出境断面水质为Ⅲ类,其余断面水质为Ⅱ~Ⅲ类。
淮河支流总体水质状况为中度污染。南岸支流水质状况好于北岸,南岸8条支流中池河和白塔河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其余6条支流水质状况为优或良好;北岸15条支流中,茨淮新河水质状况良好,黑茨河、奎河、惠济河、涡河、新濉河和济河等6条支流水质状况为重度污染,其余8条支流水质状况为轻度或中度污染。
2010年淮河支流水质状况表
水质状况 |
支 流 名 称 |
||
入 境 |
出 境 |
境 内 |
|
优 |
|
史河 |
淠河总干渠、淠河 |
良好 |
|
|
茨淮新河、淠东干渠、东淝河、沣河 |
轻度污染 |
浍河、颍河、洪河 |
新汴河 |
池河、白塔河、谷河、西淝河 |
中度污染 |
沱河、泉河 |
|
|
重度污染 |
黑茨河、奎河、惠济河、涡河 |
新濉河 |
济河 |
注:史河 表示淮河南岸支流。
与“十五”末相比,省辖淮河流域总体水质明显好转,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17.10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20.10个百分点。干流水质由Ⅳ~Ⅴ类好转为Ⅲ类,支流水质为劣Ⅴ类的条数由12条减少为6条。
(3)巢湖流域
湖体
东半湖水质类别为Ⅳ类,属轻度污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西半湖水质类别为劣Ⅴ类,属重度污染,呈中度富营养状态;全湖平均水质类别为Ⅴ类,属中度污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和石油类。
与“十五”末相比,湖体总体水质由劣Ⅴ类好转为Ⅴ类,富营养化程度明显减轻,由中度富营养好转为轻度富营养;全湖平均总磷和总氮浓度分别下降56.0%和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