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生态保护与建设
一、水土流失治理
到2009年末,全省累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6余万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流域2.19余万平方公里,珠江流域0.67余万平方公里。
二、森林生态建设
目前,全省森林(含灌木)面积727.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 39.93%。2009年,全省完成营造林面积26.41万公顷,其中,荒山荒地造林23.61万公顷,在荒山荒地造林中,人工造林9.05万公顷,封山育林14.56万公顷。有林地和无林地封育面积完成2.8万公顷,荒山荒地造林面积按林种分,用材林0.96万公顷,经济林 1.94万公顷,防护林20.52万公顷,特种用途林0.12万公顷,薪炭林0.07公顷。在全省62个县、市、区共63个实施单位,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完成宜林荒山造林1.33万公顷,封山育林2万公顷。全省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封山育林8.68万公顷。全年发生森林火灾1626起,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53‰。全年发生森林病虫鼠害面积28.97万公顷,防治面积25.65万公顷,防治率88.8 %。
三、城市生态建设
目前,全省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65平方米,其中,贵阳市8.49平方米,六盘水市1.45平方米,遵义市3.85平方米,安顺市1.12平方米,毕节地区0.95平方米,铜仁地区6.07平方米,黔西南州3.92平方米,黔东南州2.89平方米,黔南州6.20平方米。
全省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2.12%,其中,贵阳市29.92%,六盘水市12.08%,遵义市25.45%,安顺市11.58%,毕节地区8.41%,铜仁地区26.74%,黔西南州18.20%,黔东南州16.33%,黔南州34.41%。
全省现有公园127个,面积3959公顷。其中,贵阳市16个,面积2113公顷;六盘水市7个,面积91公顷;遵义市24个,面积498公顷;安顺市6个,面积38公顷;毕节地区8个,面积57公顷;铜仁地区11个,面积256公顷;黔西南州16个,面积227公顷;黔东南州13个,面积326公顷;黔南州26个,面积353公顷。
四、生态良好区保护
自1998年起,我省已连续12年组织开展了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生态良好区的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
到2009年末,全省共建成自然保护区130个,面积96.02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46%。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4个,地市级16个,县级101个;现有自然保护区中,属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类型的127个,属内陆湿地类型的1个,属古生物遗迹类型的1个,属地质地貌类型的1个。
全省建有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71个,面积102.09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8%,其中,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有1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53个。建有森林公园66个,面积24.7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其中,国家级21个,省级26个,县级19个。建有地质公园12个,面积26.34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5%,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3个,国家矿山地质公园1个。
五、生态示范区与生态农业建设
到2009年末,全省已有4个市开展了国家级生态市创建工作,14个县(市、区)开展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创建工作,17个乡镇(街道)开展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32个乡镇开展了省级生态示范乡镇试点创建工作,其中赤水市、荔波县、湄潭县、余庆县、凤冈县、绥阳县已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命名;同时新建了7个省级农产品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累计达到22个。
2009年全省已建户用沼气池261275户,累计达到 175万户,养殖小区、联户沼气池831处,后续服务网点建设2376处,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项目46处;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160万亩,完成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4255万亩;累计完成病虫专业化防治面积1202.32万亩次; 2009年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67个、新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58个,累计分别达1068个和873个;累计获绿色食品标志243个、有机食品标志37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1个、农产品注册商标4240多个;40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产品获省级以上各类优质、名牌农产品称号。
六、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近年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加强。2009年编制了《贵州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09-2015)》,制定了《贵州省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贵州省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贵州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考核验收办法》等管理规范;累计实施了96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惠及村寨130余个;累计实施了78个农村清洁示范工程,惠及农户7840余户。
七、自然灾害及直接经济损失
2009年我省先后遭受了风雹、洪涝、干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全省共有1687万人受灾,比上年减少42.6%,其中,因灾死亡68人,伤病183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9.16万公顷,比上年减少48.1%,其中,绝收12.85万公顷;因灾倒塌房屋1.03万间,损坏12.74万间,转移安置灾民22.1万人。全省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6亿元,比上年减少90.5%,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28.7亿元。
八、突发性地质灾害及直接经济损失
2009年,全省累计发生各类地质灾害380起,其中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点167起,包括滑坡108起,崩塌40起,泥石流1起,地面塌陷(沉降)14起,地裂缝4起;因灾造成的累计人员伤亡38人,直接经济损失10649.83万元。
环境污染事故
2009年,全省共接报环境污染事故4起,全部为水污染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
环保投入
2009年,全省环保投入为69.78亿元,比上年增加37.5%。其中,老工业污染源治理资金8.95亿元,比上年减少12.3%,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投资1.92亿元,比上年增加26.2%;工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25.17亿元,比上年增加35.83%;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6.63亿元,比上年增加72.7%;建设“三同时”污染防治资金7.11亿元,比上年增加40.2%。
2009年,全省环保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79%,工业污染源治理资金投入(包括老工业污染源治理资金和“三同时”污染防治资金)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