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分配要更加体现公平。怎么能够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研究解决。
十七大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这句话在各方面引起了很好的反响。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他们的钱在满足消费之外,也不能都存在银行,有一部分居民要成为投资者,由此将增加财产性收入和投资性收入。
第三,十七大确定的2020年发展目标中,提出了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在《报告》起草过程中,有的同志对这句话提出了疑问。根据我们反复测算,觉得可以达到。什么是中等收入者,国外有的学者给了一个定性的概念:一个家庭有稳定的收入,有固定的住宅,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之后还有一定的钱用来储蓄。我们国家根据前几年的实际情况,把家庭年收入6万到20万元定义为中等收入家庭。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去年城乡居民收入分等数据,假定今后14年,即2007年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前27年年均增长7%的速度,扣除价格因素,我测算的结果,到2020年家庭年收入6万元以上的可以达到55%,其中城镇居民家庭可以达到78%,农村居民可以达到30%。有2%的家庭收入可以达到20万元以上。实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这样一个目标,我国居民收入就实现了一个重要的阶段性变化,初步形成橄榄型收入结构。怎么能够使更多的低收入者进入到中等收入者的行列,这也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第四,十七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样一个新的关于就业的指导方针。就业始终是我们面临的大问题。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对各地经验的总结。如浙江省从80年代初就开始注重扶持群众性的创业活动,现在全省四分之一的人口都参与了创业活动,现有就业人口中90%都是通过创业实现就业的。浙江人均只有5分地,资源比较少,但是它不仅很好地解决了本省的劳动力就业问题,而且还吸纳了相当一部分外省的劳动力来就业。最近几年江西省学习浙江省的经验,提出“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实业”,仅仅五年的时间,城镇中在非公有制单位从业人员的比例从32%提高到66%,创业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最有能力创业的,恐怕还是大学毕业生、研究生。你们毕业以后,应当成为创业的生力军。因为你们这一部分人有一定的知识,又年轻,敢想敢干,有可能成为创业的一个带动力量。怎么鼓励社会创业,需要哪些政策扶持,我也希望同志们就这个问题进一步研究。
总之,我觉得从十六大到十七大这五年,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增长速度快,效益比较好,物价又比较低,这是非常难得的,这标志着我国经济开始进入了一个平稳、快速增长的新阶段。希望关心宏观经济形势的同志,研究经济政策、理论的同志,我们共同呵护、维护这个好的发展势头,能够把当前快速平稳持续增长的局面长期保持下去。
李稻葵(主持人):非常感谢郑新立主任给咱们非常简略地、高度概括地把十七大精神的理论点给我们做了深入的介绍,在场的校友们有没有问题,请两位校友提问题。
校友:我是00级的校友,我现在在IBM工作。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这一次十七大是把科学发展观加入到我们的党章里面,里面也提到要平衡持续发展中国的经济。我注意到最近国务院也在做国家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工作。我想问一下,这些形式和政府的工作对未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会有多大的影响?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校友:我是去年06届班的学生。我们做管理的比较关心具体的问题。这几年在劳动力资源方面,技术劳动力资源特别缺乏,技术劳动力收入提高也是一个趋势。
新毕业的大学生有四到五个月是失业的,这一部分资源没有很好的释放,难道一定要靠创业、职业经理人解决这个问题吗?而且,劳动力资源浪费的话,下一步会更加恶化,针对这一问题各位专家有没有比较好的意见?
郑新立:关于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报告做了一个充分的阐述。有一条大家应该注意到,科学发展观的适用范围有了新的拓展。过去我们理解科学发展观,往往把它看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指导方针;这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于科学发展观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指导作用大家已经形成了共识,没有什么异议了;对于科学发展观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方面的指导作用,我的理解,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意思就是说发展为了人民,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而人的需求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需求,还包括政治参与、权益保障和文化方面的需求,对这方面的需求就需要通过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来满足。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全面协调发展,不仅包括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还应当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里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这四个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活跃的政治局面、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及比较高的劳动力的素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所以说,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而且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的战略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