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十七大报告起草人之一、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在清华大学同师生交流时表示,到2020年,中国GDP总量就是世界第二位,而年收入6万到20万元之间的中等收入家庭将达到55%,有2%的家庭年收入可以达到20万元以上,实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目标。
近日,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办的“十七大后的中国经济——2007年第三季度经济形势讨论会”上,身为十七大报告起草人之一的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首次就十七大报告中涉及经济部分的政策转变进行了详细解读。郑新立表示,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从三个方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且在分配问题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十七大’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提出重大理论、实际问题和重大战略方针政策,这对今后14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产生重大影响。”郑新立说,“假定今后14年,即2007年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前27年年均增长7%的速度,扣除价格因素,”上述发展目标就可以达到。
他表示,怎么能够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研究解决。
以下为经郑新立本人审核过的他在清华大学同师生现场交流的内容,授权金融界网站特此全文刊发。
十七大后的中国经济
——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与师生座谈
郑新立
(2007年11月3日)
郑新立:感谢会议组织者的邀请,使我有机会和清华经管学院的师生一起讨论十七大后的中国经济。十七大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面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实际问题和重大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对今后1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有四个方面的问题我想提出来和大家一起学习讨论。
第一,十七大报告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既是一个理论上的创新,也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战略。转变发展方式与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转变增长方式既相区别又有联系。这一次提出发展方式要实行三个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需求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由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变为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以实现经济长期、均衡、持续增长。这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重大问题。去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下降到36%,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最低点,最终消费率是50%。最近五年我国的投资率是历史上最高的时期。怎么样适当地降低投资率,提高消费率,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是十七大之后宏观调控的一个重点。为了提高消费率就要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第二个转变是供给结构的调整。由最近几年经济增长主要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加快农业的现代化。
第三个转变是经济增长由过分依靠物资资源消耗转变到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方向上来。这实际上是过去讲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它是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结构,通过集约化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
概括地讲,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是从调整需求结构、改善供给结构和提高生产要素质量、优化生产要素结构三个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来实现经济的持续、平稳、快速增长。发展方式的转变抓住了当前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如果按照这三个方向能够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们就能够使最近五年来出现的持续平稳快速增长的势头长期保持下去。首先一个目标,保持到2010年,我看有可能保持到2020年。希望在座的同志们都紧紧地盯住这个进展和形势,共同努力把目前的好势头保持到2020年,到那个时候我们的GDP总量就是世界第二位了,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以上,就会在一个新的台阶上继续往新的目标前进。
第二,十七大报告在分配问题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这跟过去中央文件讲的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在分配方式、理念上都是一个创新。
由于过去初次分配造成的差距过大,仅靠再分配来调节,已经难以维护分配的公平。现在要求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就使分配的调节功能前移,有利于改变初次分配资本所得偏多、劳动所得偏少的局面,使劳动者能够得到与其贡献相一致的合理收入,最终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在分配结构上,十七大提出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两个提高”也具有重大意义。怎么样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的报酬?这就要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有关部门要及时发布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平均工资指导线来指导企业的工资协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