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此次如此大规模的出口退税调整,如果只说一个理由的话,“顺差过大导致我国经济外部失衡”一定是首选答案,而这种退税政策的大调整或将缓解货币政策抑制流动性独木难支的状态,从企业贸易的源头遏制流动性,减缓经济失衡压力。
今年前5个月累计857亿美元的顺差被“创造”,意味着6000多亿元人民币被迫投放,而中央银行频频以开市场操作、加息、提高准备金率“对冲”过剩的流动性。货币政策开始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当外国资本流入一个经济体时,这个经济体的本币汇率倾向于上升。如果中央银行不希望汇率上升,它只能通过发行本币,在原有汇率基础上兑换流入的外币,结果导致外汇储备的上升和货币量的被动增长,形成流动性过剩局面。
根据货币理论,流动性过剩的主要表现就是,货币量过度增加,银行体系资金泛滥,利率低企。如果不做“对冲”调控回收过剩的流动性,那么,要么引发实体经济投资过热与通货膨胀;要么推动楼市、股市等资产价格上涨,并形成泡沫损害整体经济;或二者同时发生。
但由于国际产业转移,使得国际上大量的制造业产能向我国转移,在扩大我国出口的同时,也提高了我国进口替代水平。同时,由于国际经济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所增强,自然会实现一定程度的正常增长。而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高技术出口管制,又限制了我国扩大进口。
一方面是央行苦苦“对冲”流动性,另一方面是我国经济发动机强劲,在国际分工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外贸顺差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如此一来,就形成了顺差形成货币投放,再由央行“对冲”,然后又是新的一轮投放和“对冲”……流动性泛滥牵动着宏观调控的神经。
从上面这个故事似乎看不到遏制流动性的根本手段,那是因为我们看到的只是故事的一半,因为,流动性的起源并不是外国资本的流入,而是本国出口强劲或者进口萎缩。因此,解决流动性应该前置到企业贸易行为这个环节。
事实上,我国的进口增速并不慢,今年前5个月进口总额3578亿美元,同比增长19.1%,造成大量顺差的原因是出口过于旺盛。因此,给出口降温或许是解决外贸失衡,进而缓解流动性过剩的良药。
降低或者取消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相当于直接增加了企业出口商品的成本,而企业出口成本的上升则会减少企业出口利润,从而降低企业出口的热情。大规模调整出口退税率或将形成众多产业出口热情下降,使整体出口降温,贸易顺差减少,继而减少外国资本流入的数量,减少过剩的流动性。
前面的故事讲的是那些正常获利的企业,而那些靠出口退税“薄利多销”的企业,更是只好退出市场,进一步减少出口数量。
然而,故事到这里并未结束,因为,在我国还有一支不可忽视的出口队伍,即,通过出口空转等形式骗取退税的假出口。这些假出口也将因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退税土壤而自然消亡。
综上,退税政策的调整做了外国资本流入前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它将抑制好企业出口、劝退靠退税吃饭的坏企业,还将对骗税企业釜底抽薪,因此,大规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将把对流动性的宏观调控前置到企业贸易行为这个环节,至少增加了降伏流动性过剩的一个法宝。(作者: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