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北京市第一场研究生招聘会提前拉开了2007年应届毕业生求职热,来自官方数据显示,北京2007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20万,其中研究生5万余人,比去年增加1万多人,增长幅度达25%。另一方面,研究生年龄偏大的现实无形之中成为其求职中的“绊脚石”。“皇帝的女儿也愁嫁”,当天,849个工作职位吸引了2000多名研究生的光顾。
(尹戈/绘)
招聘会不问条件先投简历
头场研究生招聘会在北京高校就业之家举行,当天早上8点多,就有来自各校的研究生在门口排起了长队。据举办方介绍,由于场地有限,他们只能分批放学生进场。当天,共有32家用人单位到场招聘,提供849个工作职位。除了国防工业出版社、清华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少数大一些的企业外,多是一些不太知名的中小企业,但依然被递简历的学生包围着。“我今天收到200多份简历,但没人问薪酬。可见研究生就业条件也在降低。”国防工业出版社负责招聘的女士告诉记者。
女性遭遇年龄尴尬自降身价
“如果一定要问期望薪酬的话,给1000元就行。”北京林业大学环资学院一名女同学对记者说,“我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先落实工作单位再说。”来自北方交通大学的两名女研究生表示,只要能解决户口,他们对薪酬没任何要求。“研究生年龄普遍偏大,尤其是女研究生,这就为他们在求职上带来很多不便。”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首席咨询师蒋爱丽分析认为,以现在的学制,本科生毕业直接读研,硕士毕业应该在二十五六岁以上,博士毕业至少年近三十岁,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这是个有些尴尬的年龄,特别是女研究生,恰好处于结婚和生育的高峰期,她们往往需要分心兼顾家庭,难以全身心投入工作,很多单位对聘用这一年龄段的女性通常会有所顾忌。
高学历不再是万能钥匙
一家科技开发公司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他今天已经收到了100多份简历,但真正适合他们单位需求的人才没几个。他认为,今年硕士研究生扩招后的首批学生、硕士“三改二”后的首批学生同时进入人力资源市场,一时间,硕士博士满街跑、高学历学生“委曲求全”、高学历人才挤占低学历岗位的现象此起彼伏,学历与岗位不适配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他表示,对于不同学历的人都可以胜任的岗位,学历只是一个方面,并非高学历就一定比低学历的人干得好,本科生因干劲足、心态相对低、可塑性强而越发被用人单位所看重。
对此,蒋爱丽分析认为,对比本科生,研究生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素质较高,能胜任高技术含量的工作,但由于年龄偏大,他们不敢尝试一些有风险的工作,而是求稳。所以,他们在择业上主要瞄准国家机关和大的企事业单位。本科生专业知识较好,加上年轻,不怕摔跤,所以愿意尝试一些有发展前途的行业。蒋爱丽认为,现在研究生、本科生已经在同台竞技,这是一场知识、经验、能力、悟性的综合竞争,不因为工作早晚,是否读研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放下架子重新学写简历
由于失去了固有的优越感,研究生们也开始注意求职前的准备工作,来自北京邮电大学的两名女研究生在当天的招聘会上格外引人注目,她们从头到脚一身崭新的职业装。据了解,这两个女研究生都是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学生,从大学一直到研究生期间都是靠贷款念的书,但她们为了第一场招聘会特意花500元买了一套职业装。“其实他们是学计算机的,没必要穿职业装,但从此可以看出,现在研究生对每次机会的重视程度。”
据蒋爱丽介绍,当天他们设在招聘会的咨询台也被学生围得满满的。“全是咨询如何写简历的。”据她介绍,由于这些学生都是第一次参加招聘会,他们特别着急自己的简历如何能让用人单位在众多的简历中被看中。“这在过去是很少见的,过去是用人单位渴求研究生,所以研究生们不用太经营自己的简历,现在是‘僧多粥少’,研究生也开始注重这个‘敲门砖’”。
【实用指导】
竞争“综合能力” 突出“比较优势”
记者发现,虽然“大学生择业难”的呼声各大报纸都有相关报道,可是对于未经历求职过程的学子来说,就业指导还很不充分。这里,专家给毕业生提出三点意见。
一、摸准求职基本规则
又到了一年校园招聘高峰时。面对大量知名企业涌入高校,简历如何写才有特色?面试着装应该怎样……这些基本的求职规则已经难倒了一批毕业生。在此提醒毕业生们,应该在短期内“强化补课”。了解企业信息、面试基本流程、简历修改、着装准备、问答准备必不可少。该类信息可以通过高校就业相关论坛以及报纸相关指导类文章得到。
二、拓宽衍生行业机会
与其说大学学习传授的是技能和知识,不如说大学更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熔炉,也因此,更多企业在接受应届毕业生时“不限专业”,更看重综合能力。企业都已经转换观念,毕业生更应拓展视野,为自己寻找更宽广的行业和职位机会。特别是一些遇到本专业人才饱和、所属行业走下坡路的毕业生,不妨考虑拓宽行业外延,寻找更多职业机会。比如医学毕业生不必挤争公立医院,可以关注生命、健康、体育、康复有关的预防、保健、咨询、经营、推销、审核等工作,或者考虑药品推销、医疗保险、医疗咨询、医疗器械推广等方面的职业机会。
三、调整陈旧就业观
毕业生应该知道,“就业难”并非针对所有专业学生,不同专业不同学校不同性别不同成绩的学生,在市场上的“响应度”是完全不同的。于是,了解本专业的市场供需状况,然后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才是上策。比如外地籍毕业生大多愿意低起步,按照“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路找工作,正是这种符合就业大趋势的择业观和价值取向,使他们能够更容易抢到“饭碗”。
对于文学类毕业生来说,在争取外资、国企、政府机关类工作的同时,不妨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给自己确定一个职业目标,如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或是文字工作者、翻译等。这样不至于盲目飞撒简历,增加求职成本。同时,文科学生也应该调整好心理价位,首份工作薪酬高低并不代表什么,长远发展才是硬道理。
对于理学、工学类毕业生来说,不要把砝码全部加在外资、合资企业上,也不要完全追求高薪名企,也许民营企业也能提供一个不错的职业平台,技术类工作本来就是越老越吃香,要学会厚积而薄发。(记者 杜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