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校园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拖欠数目不等的学费;为申请不到助学贷款而发愁;为申请特困生补助而互相较劲;还要经常为生活费而担忧;关于他们的家庭,往往有着异常沉重的故事……他们被称作“贫困生”。
然而,对于贫困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外界对他们的要求总是十分苛刻:贫困生更应该节约、刻苦,而不要去追求改善物质生活的问题。渐渐地,一些贫困生开始质疑:外界为何总是用异样眼光看待我们花钱?
“欠着学费,其实我也没敢乱花钱”
提到贫困生该不该用手机的问题,海南某高校大三学生韦栋有些激动:“这不过是个通讯工具!现在的大学生,几乎每个人,每天都要用到它。”
韦栋掏出手机往桌上一搁,说:“五六百块钱就可以买到的。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手机已经不再是奢侈品了,我现在不敢奢求买一台电脑,但是没有手机就不行!”
学习之余,韦栋在海南当地一家报纸做实习生,平时通过写稿挣稿费作为部分生活来源,手机为他的采访和实习提供了不少方便。
“我就不明白,用自己挣来的钱买手机有什么不光彩?”海南师范大学大三女生李悦(化名)因为申请不到助学贷款,目前尚欠学校9000元学费。从大一开始李悦就做起了家教,每天讲6个小时的课,一个暑假下来,挣了900块钱,她给自己买了手机。系里的一位老师却在找她谈话时提出:“你不应该买手机的,因为你是贫困生。”
尽管李悦明白,老师是出于好意的提醒,但是敏感的她还是无法忍受其他同学异样的眼光。
“就连我吃一碗3块钱的面,都有同学要议论。”李悦说,曾有一段时间,她跟班里的同学关系闹得很僵,焦点就在于作为一个贫困生,她该不该追求改善物质生活的问题。“那段时间,我不仅身体很累,心里也很苦。”
李悦的同班同学陈运立也一直在做家教,她说:“如果我不挣钱,就没有生活来源。相比其他的兼职,家教挣钱比较多,但家教也很辛苦,刚开始时,两个小时才挣25块钱。发了工资,还不能一下子把钱花完,得想着以后,计算着找不到工作时怎么过。而且,欠着学校4000元学费,我也没敢乱花钱。”
陈运立告诉记者,她现在挣的钱只能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至于学费,希望能申请到贷款或学校允许缓交,估计毕业参加工作后才还得起。她说:“现在钱挣得少,就节约一点;多挣了,就对自己好一点儿。特别是在饮食方面不要亏待自己,身体是本钱,我宁可多花1元钱给自己加菜,讲究营养搭配,也不愿意饿出病来,花几十块钱去打吊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