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礼嘉镇自2003年4月成批征地以来,全镇有8个村37个组被征,征收土地近万亩,5700多村民成为居民,在未来两年中还将有2万多亩土地被依法征收,1.6万人将成为农转非居民。如何使农转非人员"失地不失业"?礼嘉镇党委、政府认为,36岁~55岁这部分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转变观念难,就业相对困难。礼嘉镇党委书记周春雷说:"对于男40岁以上、女35岁以上的大龄农转非人员,最适合的行业就是'以农就业'---干自己最拿手的、最擅长和最适合自己的东西,如庄稼和蔬菜、花卉和苗木,或者养殖业等。"记者了解到,由于土地被征,礼嘉镇农民每人获得构筑物和附着物补偿款、人员安置费和集体资产分配等4万多元,平均每户10多万元。而周边其他乡镇农民种植粮食作物,亩产七八百斤,土地给他们带来的效益不高,所以许多农户的收入重点放在了外出打工,对种养业热情不高。一边是礼嘉镇每户农民的种养业优势和手头的征地补偿款,一边是周围乡镇的大量土地,礼嘉镇政府因势利导,提出了"以农就业"的新思路,即:政府鼓励农转非人员举家到镇外其他毗邻镇租用承包土地、荒山、河滩等,充分发挥熟练的种养专业技术,发展特色精品农业项目的就业方式。为帮助农转非人员找到"以农就业"的"市场空间",礼嘉镇请来大学教授专门授课,还组成3个考察组,带领就业联络员、农转非居民代表,到周边乡镇和地区进行以农就业的考察,谈合同、签协议,最后确定高速公路边的古路镇、王家镇和北碚区的澄江镇、蔡家岗镇、龙兴镇、复兴镇是礼嘉镇农转非居民进行"以农就业"的目的地。因为这些镇属城郊型区域,交通便利,土质良好,温差适中,适合于种植各种蔬菜、养鱼、养鸡,便于农产品运输销售,也有小城镇建设的优惠政策和建立农民新村的优惠办法,可集资合作建房。在政府引导下,礼嘉镇失地农民外出租地经营,为土地原经营者承诺了丰厚的条件:包租土地后,每年按平均亩产量和粮食市场价折算成现金,作为土地租赁费用,支付给该土地的原有经营者。当地农民免除了耕种土地的辛劳,坐收现金,而且还可以给土地租赁者打工,又增加一笔收入。这些优厚的条件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纷纷表示愿意出租自己的土地,于是,礼嘉镇农转非人员出外租地,一租就是几十亩、上百亩,租期20年。
去年4月以来,礼嘉镇平场村42岁的吴德全、37岁的吴兵等4人在渝北区石坪镇龙井村投资150多万元租地102亩,种植茶树菇、香菇、平菇,组建了渝北区鸿远农业综合开发服务部,带动30户农民种植香菇,年销售香菇30多万公斤,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经营,各种食用菌占领了重庆几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预计今年产值400万元,利润150万元。不但如此,他们还常年解决就业人口35人(其中礼嘉镇18人),高峰期达60人。
礼嘉镇政府在把失地农民引导出去租地后,并没有放任自流,而是主动提供服务。他们不但投入20多万元用于奖励"以农就业"的先进分子,还和"以农就业"户建立了一对一的联系,跟踪服务,积极解决其生活、生产中面临的困难。截至去年年底,礼嘉镇共有145户、450人在外租用承包土地,共承包土地5308亩,实现了"以农就业",常年带动礼嘉镇500多人就业,解决当地700多人就业,高峰时甚至更多。他们还带动所在乡镇发展精品蔬菜、养鱼达500户,使一些贫困地区的部分农民先富起来,达到承包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的效果。(记者 郭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