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民资外资可参股核电建设 -欧盟REACH法规明实施 影响我3万多企业 中国建重点实验室应对 -央行严控外商投资内地房市 把好信贷关 中国房地产还能热多久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就业权利 -中国扩大儿童免疫范围 增25亿购疫苗 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A股均价与历史高点相差1成 内地资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营油企欲打包卖外资 三分格局或变两强相争 商务部促油企整改 -中国存在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商务部三措施稳定肉蛋价格 -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 -07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出炉:清华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数破千万
“贫困生”是社会臆造的伪概念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1 月 01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我们的大学校园中存在“贫困生”吗?从表面上看的确有,到处都是。但是,我们是否认真想过,究竟何为“贫困”?“贫困大学生”是否是一个有必要存在的社会概念?

1月10日起,《新京报》和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推出“助贫寒学子回家过年”公益行动。媒体和民间组织的慈善意愿当然值得称颂,但是我以为,这种活动并无多少正面的实际意义,这样做并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贫困生”是社会臆造的伪概念,也可以说,是社会对现实的某种妥协和对教育的某种放弃。什么是“贫困”?尤其对于教育的千秋大业和人才的培养来说,如果只把贫困定义为物质的贫乏、每月生活费的低下那就太过简单了。“贫困生”是一把并不科学的标尺,如果拿这个尺子来衡量的话,你会发现有许多大学生并不准确符合这把尺子的度量标准。

他们虽然也穷,但是他们自强不息;他们虽然生活费微薄,但却是他们靠自己的劳动赚来的;他们深刻理解国家和社会扶助措施的意义,却更多地把压力和责任留给自己;他们忙于各种赚取生活费用的劳动,却并未影响自己的学业反而使两方面都得到促进;跨入校门时,他们几乎一无所有,但走出校门时,他们已经自信地领会求知的话语、以昂扬的姿态和坚实的能力面对求才若渴的社会。

在他们这里,“贫困”成了一个模糊的概念,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是真正的教育和真正的人才的本义。

坐火车回一趟家需要多少钱?不过区区数百元,再加上国家的优惠半价政策,大学生们真的负担不起?没有钱并不是一种荣耀,而是一种耻辱。你有知识,为什么不用自己的知识向社会做公平的交换,用劳动所得支付学业和生活的成本,以更好的学习谋求对社会进一步的回报?说白了,别人能自己赚来生活费,你为什么赚不来?连靠自己力量回家都做不到的大学生,我们能指望他成长为自强自立的人才吗?

社会总有一种误区,认为劳动影响学业,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可是,不要忘记社会上有千千万万顽强自学的公众,他们的生存压力百倍于大学生、学习时间只及他们的百分之一,但他们中却不乏学习成功卓有成就的人士。大学校园里,一边勤工俭学、向社会交换劳动一边学习的贫寒学子们也并不鲜见。其实,自大学生们跨进高校大门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可能面临一道考题----物质贫穷的你却有同样的学业压力,怎么办?这道题不容回避、任何人也帮不了他们,能否真正成长和成才,就要看四年后他们交上的答卷了。

社会应该明白,大学生已经集体越过法定成年人的年龄门槛,成人社会的规则并非不能适用于他们。对大学生的关怀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慈善,温暖的施加之中更应融入必须的鞭策。我们如果继续把他们抱在怀里,那么他们就永远不会长大。

来源: 人民网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